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能问答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农膜科学使用及回收难题
发布时间: 2024-04-30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升级,耕地复种指数在不断增加,为了保产、稳产,生产上大面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导致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 而且要逐步还旧账, 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但当前农膜的回收处理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回收手段落后, 人工捡拾成本较高, 农膜机械化捡拾水平较低清理成本高,农户清理残膜的积极性不高,清除残膜随机性强。在具体农事操作中,将清理出来的残膜与作物根茬、杂草、泥土混在一起在地里焚烧或任意丢弃在田埂地脚,任风吹日晒、随风乱飘。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地膜材质过薄,易破碎,使用后残存的地膜捡拾起来很困难,一个农户每天最多只能捡拾半亩地里的残膜,而现在的人工费每天是100-150元,劳动力成本高,而残膜回收价格低,农户积极性不高。二是残膜破损大,利用价值不高。残膜碎片体积不大,经风吹日晒后利用价值低,几乎丧失了再循环利用的价值,没有个体和厂家愿意回收这些残膜。此外,在农业生产中,越薄的农膜价格越低,农户普遍使用的是价格便宜的薄膜,越薄的农膜破碎程度越大,这也增加了回收利用的难度。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应当坚持的三大原则。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必须坚持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方面协同推进。首先是加强源头防控。当务之急在于提高使用地膜的厚度及抗老化性等关键指标, 保证地膜的可回收性,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增地膜残留量。其次是加强过程控制。重在教育和培训农民, 使其进一步认识残留地膜的危害性, 动员农民及时捡拾清理农田残膜,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增地膜残留量。其次是加强过程控制。重在教育和培训农民, 使其进一步认识残留地膜的危害性, 动员农民及时捡拾清理农田残膜,激励扶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以市场手段, 充分调动农民、回收商贩、回收企业等相关利益方捡拾回收农田残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