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能问答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首页/意见征集
德阳市罗江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关于征求《德阳市罗江区2021—2025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草案)》意见的公告
发布时间: 2022-10-13 来源:区文体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根据国家、省、市、区有关决策、部署,结合罗江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实际,区文体广旅局组织编制了《德阳市罗江区2021—2025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草案)》。现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公告之日起20日内,向我局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二、公众对《规划》有意见或建议的,可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等形式向我局提供。

三、公告时间:20221014日-2022年114日。

单位地址:德阳市罗江区景乐733楼

三、公告时间:20221014日-2022年114日。

单位地址:德阳市罗江区景乐733楼

联系人:魏盛波

电子邮箱:10320464797@qq.com

电话:0838-3123800 18783847900

德阳市罗江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10月13日

罗江区2021—202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草案)

“十三五”时期,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健康德阳和体育强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同时,全民健身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并结合罗江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民健身、健康罗江”为主题,全面深化全民健身事业改革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全民健康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为打造 “魅力罗江、繁荣罗江、文化罗江、和谐罗江”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稳步提升。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体育人口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2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9.5万。

——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力争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90平方米。城区社区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作用更加突出。体育消费总规模力争达到5000余万元,力争培育1家规模以上体育服务业企业。

——科学健身指导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施“全民健身+互联网”计划,建立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常住人口数的千分之三。

三、主要任务

(一)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站等媒体,“全民健身日”“德阳体育日”、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树立体育活动是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大力扶持推广皮划艇、赛艇、柔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特色运动项目。

——区体育行政部门每年举行多场次骑行、徒步、广场舞、篮球、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竞赛。

——区人民政府每四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

——区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每四年举办一次职工、妇女、儿童、农民、老年人、少数民族、学生、行业系统、残疾人等单类人群运动会。

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加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推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赛事活动,形成“一区多品”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格局。

(三)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推动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

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加强和规范区、区级体育总会建设,形成管理型、指导型、服务型、枢纽型组织,积极发挥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培育发展多形式、多种类体育社会组织,引导扶持乡镇(街道)、村(社区)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增强自治和服务功能。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

——推进社会体育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新局面。

(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区、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区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0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区级工程建设:新建多个室外篮球场、5人制笼式足球场、1个运动场、1个体育公园,引进社会资源修建室内恒温游泳馆1个。

——乡镇(街道)“三个一”工程建设:50%以上乡镇(社区)建成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省级百强中心镇”100%建成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

——行政村全覆盖:10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

——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新建健走步道20Km。

——加强体教结合,做好学校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布局校园体育健身设施,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设施与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

——做好现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运营工作。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根据国家部署,落实好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结合“美丽罗江”建设,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全民健康的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围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调动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全民健身服务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服务业的途径,不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和激发群众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形成公共体育服务与健身服务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格局。

(五)加强科学健身服务,提升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提升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层次,配置先进监测仪器,配备专业监测人员,立体化发展。开展“体质监测五进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居民体质档案,出具运动处方,开展运动风险评估,推广“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水平。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培训合格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选拔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国家级、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定期通过组织大专院校体育专家、医疗专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全民健身科学知识的普及、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向农村延伸,完善文体综合服务站建设,配备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提高在一线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逐步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六)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

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晨晚练点规范性发展。

——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为重点做好公共服务的均等提供,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精准落实。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民族乡村、贫困乡村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为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等重大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深化体教结合,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建立区、乡镇、学校三级联赛体系,并与体育系统后备人才竞赛制度接轨。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联合民政等部门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联合残联等部门实施健身助残工程,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广泛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少数民族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联合发展改革部门、教育部门研究制定全区足球场地建设规划,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高中、初中、小学三级足球竞赛体系。积极倡导、因地制宜、组建多种形式的业余足球队。注重区域赛事、青少年赛事、校园足球赛事有机衔接,广泛开展五人制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在全区50%中小学校实施完成篮球、排球、田径、足球等项目训练基地建设计划。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要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例会制度,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社会组织可在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健、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联、旅游等部门相关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鼓励探索建设跨地域的全民健身城区联盟。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

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区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保证每年体育彩票公益金100%用于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我区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充分利用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依法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三)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

制定全民健身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政府、社会、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工作平台,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注重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全国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各地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创建体育特色乡镇、体育生活化街道和体育生活化社区(村)。继续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卫健部门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等,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

(四)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发挥人才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和扶持力度,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的培育。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综治、教育、人社、农业农村、文化、卫健、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人才教育培训相衔接,畅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

五、组织实施

加强全民健身组织领导与协调,本实施计划在区级政府领导下,由区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区政府成立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全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工作,区体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

严格全民健身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各镇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2021—202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5年对《2021—202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采取行政监管与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监督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本实施计划落到实处。

我要参与

您好!提交意见前请前往一体化实名登录!
姓       名: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 *
意见内容:

意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