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正文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打出要素集成“组合拳” 助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索  引  号:510626-2024-008844 文   号: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4-07-23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99 【字体大小: 【打印】 分享:

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以四川省家庭农场示范县为契机,探索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路径,在发展要素供给上持续用力,激活发展动能,推动家庭农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全域实现“组组有场、村村有示范、区域有协会”的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格局。截至目前,罗江区已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298户,其中:省级家庭农场51户(占比3.9%)、市级家庭农场127户(占比9.8%),组建家庭农场协会1个,以彭丽为代表的家庭农场主获评国、省级荣誉表彰9次,以绿蜀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家庭农场获评省、市级荣誉表彰179个。截止2023年底家庭农场经营耕地12.8万亩、占全区耕地47%,贡献产值5.85亿元、占比全区一产产值比例23%,带动2.5万余户小农户增收致富。

第一拳:政策项目优先支持

(一)专属项目优先明确。用好用活四川省家庭农场培育项目,坚持“三个优先”:粮油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业的家庭农场优先、从未享受过家庭农场财政支持的优先、优秀职业农民创办领办的家庭农场优先。实行“四级遴选”:业主申报、乡镇推荐、专家评选、审核公示。构建“三方推动”:部门指导、乡镇督促、协会协助。集中财政项目资金3549万元,聚焦扩规模、全设施、强链条,支持265个农户培育发展成家庭农场。

(二)单项项目优先落地。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畜禽粪污整县推进、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绿色高产示范等单项项目实施对象遴选上,按照“家庭农场>专合社>农业企业>小农户”的选择次序,同时统筹兼顾示范等级、信用资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因素,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承接实施。近年来,以家庭农场为主承接单项项目359个、投入资金近11750万元,建成冷链保鲜库、烘干设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79套(个),治理鱼塘尾水14口。

(三)综合项目优先覆盖。在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综合性项目建设上,优先选择粮油、青花椒、柑橘、贵妃枣4个家庭农场集中连片区实施,坚持“缺啥补啥、弱啥强啥”锻长补短原则,投入资金6800万元,改造高标准农田0.75万亩,新建产业道路62公里、农情监测设施26处、水肥一体化设施3套,推动“蜀道牌”“罗江牌”“调元牌”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效夯实家庭农场发展基础。

第二拳:金融服务重点安排

(一)贷款及时“雪中送炭”。探索建立贴心信贷,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基金1000万元,以政银担模式建立家庭农场免押信贷融资平台。开展“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试点,四川省农担公司德阳分公司、德阳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罗江支行联合开通家庭农场直通信用贷和直通担保贷,融资成本控制在7%以内,授信金额1亿元,近年已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865万元,为家庭农场等78个新型经营主体担保贷款16040万元,年均支持家庭农场贷款超过3000万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效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

(二)贴息到位“锦上添花”。为提升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台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由区级财政保障,为德阳市罗江区域办理政银担和家庭农场直通担保贷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按照结息年度12月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LPR利率的50%计算贴息。截至目前,累计贴息23.682万元,为26户家庭农场解决了“融资贵”难题。

(三)风险保障“一路顺风”。结合农业生产临时用工需求大、不固定、年龄高的现状,借助德阳市罗江区家庭农场协会平台,引导家庭农场抱团发展。探索推行特色农民雇工险试点,吸引平安保险、中国人保等保险企业加入雇工险“良性竞争”行列,家庭农场以承包亩数投保,打破人员数量限制,提高最高理赔年龄至75岁。若劳动过程中,在投保土地上发生劳动从业人员人身意外最高可理赔20万元。截至目前已理赔47笔、80万元,有效降低家庭农场用工风险,解决临时“用工难”。

第三拳:社会保障创新建立

(一)养老保障留“余地”。罗江区财政设立社会保障金300万元,全省首创按照家庭农场示范等级,打破户籍限制,对自愿购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家庭农场示范场主,连续5年补贴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50%~80%,最高不超过1万元。试行至今累计兑现676人次、439.32万元,其中省级家庭农场补贴32人、102.16万元;市级家庭农场补贴76人、159.6万元;区级家庭农场补贴88人、105.62万元。

(二)住房保障燃“希望”。全区依托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省级试点,探索创新开展职业农民公积金建制试点。按照家庭农场省、市、区三级示范等级,分别一次性给予家庭农场主3000元、2400元、1600元的住房公积金补助,并为其建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家庭农场主在农村建房、城市租房、购买商品房时均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或申报住房公积金贷款,实现“工作在农村、生活在城里”的梦想。现已有86个家庭农场主参与试点,享受住房公积金补贴15.94万元。

(三)医疗保障解“烦忧”。为大力招引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投身农业,罗江区为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了全额补助医疗保险。按照每户家庭农场1个名额,给予补贴,现已支持204人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累计补助76万元。全额补助医疗保险是家庭农场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专享社会福利,为家庭农场带头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创办家庭农场起到了积极引导和鼓励作用。

第四拳:智慧科技率先植入

(一)政府搭台引智。罗江区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产学研战略合作,聘请8名专家教授、12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组建“罗江农业专家智库”“罗江农村科技特派团”,建立3个专家大院、3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支农业科技巡回服务队,将家庭农场纳入优先服务范畴,相关专家、科技人员按照主营业务类别与家庭农场“一对一”签订服务协议。

(二)部门引导用智。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将智能数字农业、特优新品种新工艺、绿色生态循环等试验试点及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优先安排家庭农场先行先试,推荐家庭农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展厅2个,推广运用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青花椒加工与资源化再利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栽培等技术7项。全区家庭农场水稻制种无人机授粉应用率达76%;晚熟柑橘、优质梨种植节水灌溉设施应用率达92%。

(三)行业共享聚智。组建罗江区家庭农场协会,吸纳入会家庭农场321户。协会充分发挥聚合作用,推动行业资源共享,创新建立家庭农场辅导员机制,聘请12名省级家庭农场主为辅导员,按照区域相邻、产业趋同原则,实行“1+1”或“1+N”定向辅导农业科技运用、政策解读、标准化管理,带动家庭农场主参加“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耕耘者计划”。“线下+线上”“实践+课堂”有机结合,引领更多农业科技运用,激发家庭农场主素质更新。

责任编辑: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