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能问答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罗江三农
发布时间: 2024-05-24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领导动态】

▲5月8日,市供销社党组书记江小军到我区专题调研基层社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略坪种植专业合作社、略坪农联调研过程中,江小军详细询问了解经营发展中的成效和困难,并就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供销社在业务拓展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整合利用资源优势,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专合社融合发展,努力实现自身壮大、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他表示,市供销社将鼓励支持社有企业积极参与帮扶农产品销售、基层社建设等事宜,推动市属社有企业加强与县级供销社间的业务洽谈合作,共同打造合作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德阳市供销社)

▲5月13日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总工会主席赖朋到万安镇、白马关镇、略坪镇、调元镇督导秸秆禁烧工作,罗江生态环境局、万安镇、白马关镇、略坪镇、调元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区委办)

▲5月15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屈志新到略坪镇现场督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村”建设工作。(区委政法委)

【重点工作】

突破150公斤关口,德阳市罗江区制种油菜验收获佳绩

5月16日,在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的国家级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针对制种油菜的一场测产验收中,亩产突破了制种油菜产量的一道重要关口。

为了深化“产学研”融合,进一步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推动“稻-油”双季制种有效实施,提升德阳市罗江区种子质量,加速“德阳市罗江区种业科技综合研发基地”建设,助力罗江制种油菜产业壮大,当日在长玉村的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基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承担的“德阳市罗江区2023年制种大县中央财政奖励资金项目合作共建能力提升专项”进行制种油菜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考察了示范基地,听取了项目组介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采用分段式机收,实收折合亩产176.3公斤。专家组认为,这一产量逾越了高产制种油菜每亩150公斤的重要关口。

据了解,项目是依托德阳市委统战部同心统战基地及党外人士(民盟)蒋开锋种业工作室实施的内容之一,示范油菜制种面积约200亩,由当地制种大户选择“FL5391”品种进行种植,集成示范了包括水旱轮作“稻-油双季制种”茬口调优技术、制种油菜高效栽培密度调优技术、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等在内的“稻-油”双季制种(油菜)关键技术,可带来减少劳动用工近30%、节约生产成本约15%、制种产量提升10%以上、亩均增收超500元等成效。(川观新闻)

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

四川两轮试点,成效几何?

4月30日,刚从北京学习回来,王美华就扎进地里查看芒果长势。

51岁的王美华是攀枝花市米易县飞扬家庭农场的负责人,2022年取得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证书,去年又开始在清华大学EMBA班学习。

王美华是四川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的受益者之一。2017年,四川启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2022年,在总结前一轮试点经验基础上,四川在14个县(市、区)启动新一轮试点,今年是第二轮试点的最后一年。两轮试点,有何成效?

农民有了职业化“晋升通道”

新型职业农民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离不开技能和学历的提升。

2013年,王美华通过“土地流转+社员入股”的方式,在米易县种植晚熟芒果500余亩。2020年,米易县成为职业化试点县,王美华也开始走上职业农民“晋升通道”,“2022年取得高级职称后,最大的希望是不断地钻研技术,带动周边农户种好芒果。”如今,王美华带动周边1000户农户,在米易县白马镇马槟榔村种植芒果近1万亩。

不止王美华。开展试点以来,米易县遴选辐射带动明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素质较高的200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进行统一培训,177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考核合格成功纳入试点。全县共有31名试点人员学历得到提高,带动2.4万亩产业提质增效,试点人员户均年增收4.3万元。

德阳市罗江区制定《学历提升扶持细则》,对获得农科类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给予2000—10000元不等的学杂费奖补,134人实现学历再提升。

“以前我只有高中文化,现在把大专文凭拿到手了。”拥有高级职称的德阳市罗江区俊明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丽说,学历提升后,发展的空间更大了。除了发展农业产业,彭丽还积极参加各类实验和示范项目。例如,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试验示范,与四川农业大学、省种子管理站等合作开展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试验。

符合条件也能购买公积金

4月26日,全省农村改革试点试验推进会在德阳市罗江区召开。会上透露,目前全省共遴选培育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对象4035名,初步构建起集资格条件、教育培训、生产扶持、风险防范、社会保障于一体的职业农民制度体系。

作为全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建设试点县之一,目前罗江区认定职业农民1359名,实现一组一人全覆盖,探索出职业准入、职业保障、职业扶持、职业支撑“四位一体”农民职业化制度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包括住房公积金都有相应补贴政策。”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成贵介绍,罗江区制定社保扶持细则,设立300万元区级农民职业化社会保障金,社保补助比例与示范等级挂钩,最高可享受个人社保缴纳部分80%的补助。另外,罗江区还探索开展全额补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建制试点,全区204人享受职工医保、86人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近20名杰出人才纳入罗江“人才绿卡”持卡群体,享有购房、办事、出行、停车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

聚焦职业保障,各试点县不断创新。德阳广汉市建立“五险两金”保障制度,落实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安全生产保险、农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补助,另外还设立创先争优奖金和灾后重建基金等扶持政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对象社保参保率从2019年的16%提升至2023年的62.6%。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试点地区要继续探索构建持续稳定的养老保险多元投入机制,支持从事生产经营的试点对象延长社保补贴,引导试点对象长期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试点对象的持续成长和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四川日报)

谭德明到金山镇调研工作

5月10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谭德明一行到金山镇,就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以及“金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重点工作开展深入调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红英、金山镇党委书记杨丽娟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隐海·调元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家和广场周边绿化带整理、改扩建道路、健身设施提档升级等工程,以及群众就业创业工作。随后,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金山镇在各项工作推进中的情况和成效。

谭德明对金山镇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金山镇地处罗江发展的关键位置,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承载着全区多个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肩负着重要的发展使命。他强调,金山镇党委、政府和人大要继续发扬韧劲和创新精神,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创建和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工作不断贡献力量。同时,他要求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及其代表的作用,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5月19日是第34个全国助残日。5月10日,谭德明还慰问了金山镇安家村的两位残疾人,送去了慰问金,并了解了他们家庭的收入、卫生医疗、用水用气、生产帮扶以及子女教育等情况,表达了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嘱咐他们保重身体,要求镇村加强关心和帮扶。(罗江人大)

“志愿红”在田间地头忙“双抢”

“双抢”时节,翻田地、整沟渠、育秧苗、收油菜、收小麦……罗江区金山镇富荣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退役军人农技服务队的志愿者和农户们一起挥汗如雨,给田间地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志愿红”。

“双抢”现场,退役军人志愿者们撸起袖子,有的挥锄翻地,有的施肥插秧,有的开着大型收割设备收割农作物,干得热火朝天。富荣村村民感动地说:“退役军人好样的,能吃苦、肯奉献,对我们老百姓是真好。简直太感谢了,这么快就帮我收完了油菜,给我们家帮了大忙啊!”

“双抢”间隙,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发挥退役军人技能优势,结合农田特点,普及小型、轻便、多功能农机装备应用知识,指导农户使用、维修、保养各类农机具。同时,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宣讲安全作业常识,消除事故隐患,助力“双抢”顺利完成,保证农业生产安全高效。农技服务队队长李念表示:“我是一名党员,不管什么事都要冲到前面。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只要群众需要,我很愿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截至目前,富荣村退役军人志愿者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余次,参与志愿服务120余人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找到了“新战场”,展现了新作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简讯】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初夏时节,在我区略坪镇长玉村的稻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农民们抢抓农时开展制种水稻育秧。一盘盘秧苗整齐地排列在自动传送带上向田间传送,随后,再由人工搬运下线,整齐排列在秧田中。长玉村二组组长胡兴安介绍道“我们现在采用机器加人工集中育苗,趁着晴好天气,争取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完成600亩制种水稻育苗,确保在5月下旬顺利完成移栽。”。据了解,今年,略坪镇联合制种公司系统打造了专业的育秧苗床、专业的育秧基地,还配套安装了喷洒系统,使制种育秧更加科学高效。略坪镇长玉村位于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基地核心区,一直以来,该镇依托“基地”优势,高标准建设国家粮油制种示范园,努力打造中国“种子芯谷”。近年来,略坪镇通过与制种企业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制种机械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我区培育出更多优质良种提供坚实保障。(罗江发布)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抓好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满意度,提升信息报送质量,提高为民办实事水平,5月8日,罗江区科技局召开了“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总结会暨信息员培训会,全区共64名信息员参会。会上,区科技局通报了2023年平台任务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了2024年平台工作,对2023年度“科技兴村在线”罗江平台1名优秀分诊员和5名优秀信息员进行了通报表扬。此次会议,一是提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种养殖急愁难盼问题。二是深化信息员的产业意识,有效拓展了信息员对科技提升产业效能、提高产业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认识。三是促进与会人员的思想认识,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更好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下一步,区科技局将继续推进罗江区“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工作,提高平台线上线下服务水平,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区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