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关于超龄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23-12-27 来源:区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一、超龄农民工的现状和问题

超龄农民工是指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仍然继续务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9亿人,其中超过50岁的占比为24.6%,约为7100万人。这些超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市场,从事建筑、服务、农业等行业。他们虽然达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他们中大多数并未失去劳动能力,而且受家庭经济压力所迫,需要为子女减负或增收。 超龄农民工继续就业的现象给他们自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他们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也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他们往往只能从事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而且容易遭受拖欠工资、违法解雇、职业伤害等侵害。特别是从事建筑行业的超龄农民工往往没有固定在一个工地务工,由于超过年龄,用人单位也无法为其购买工伤保险。加之,大多数保险公司对于60岁以上的农民工购买意外保险是有一定限制的,这就导致超龄农民工在受到职业伤害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二、超龄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超龄农民工有劳动能力且就业意愿强烈的情况,为了保障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健全超龄农民工社保机制 近日,安徽省、上海市、海南省、湖北省等多地发布相关通知和意见,明确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拟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障,使工伤保险惠及更多特定群体。这意味着“超龄”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有了新保障。

(二)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针对超龄农民工在入职时应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在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且可以选择性的从事一些相对危险性低的工种。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为了保障超龄农民工免受职业伤害,各用人单位在入职时应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有利于超龄农民工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超龄农民工在从事工作时,减小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保障其生命健康权益。

(四)扩宽就业渠道 各地人社部门可以定期组织针对超龄农民工的招聘活动,在组织招聘活动前可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岗位筛选。同时,提升超龄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促进超龄农民工与就业岗位的匹配,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

(五)加强政策支持的力度 各地可针对吸纳超龄农民工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鼓励这些企业为超龄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消除就业歧视。

三、结论

总之,要解决超龄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发力。通过健全超龄农民工社保机制、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宽就业渠道、加强政策支持的力度等措施来确保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责任编辑:区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