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盛场镇果丰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门前,挤满了几十上百人。人头攒动、谈笑风生之际,主持人一段开场白,便拉开了果树夏季管理技术培训的帷幕。随着主讲人罗江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刘复东的登场,大家瞬时就安静下来,聚精会神的聆听起修剪、防冻、涂白、施肥、清园等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的讲解与传授,并不时举手,询问疑点问题、迷惑不解之处。刘复东也不断停下来,耐心细致的解疑答惑,直到大家都问清楚、弄明白,才开始下一个新技术的讲述与分析。
时近中午,一两个小时的会场培训宣告结束,刘复东又不顾饥肠辘辘,在广大种植户前赴后拥下,步行到临近场镇的一处果园“现身说法”:“柑橘果树像塔形,三大主枝定均匀,修剪主要调树层,才能提高优质品”。刘复东笑言,疏果和修枝,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在伤害果树,实际上是为了结出更大更多更优质的果实,对于提高整体产量是有益的。半个多小时的现场演示与实际操作,刘复东在果农们热烈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感谢中,结束了当天的培训。婉言拒绝大家盛情的午饭相邀,刘复东匆匆忙忙驱车而去。果农们都说,刘复东真的是个好人啊,帮我们弥补了好多次技术和知识技能上的短板从来都不提报酬,连吃个便饭都极少答应。
作为一名省劳模和市政协委员,1963年出生刘复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他却用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精神,30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总结创造出单拢双行“V”字行多层交叉拉枝、科学使用叶面肥和微量元素肥等4项先进管理技术和先进经验得到了中国柑桔研究所专家陈竹生、江东,省农科院陈克琳、陈建等专家的高度认可。
多年来,他已习惯了早上五点钟接到乡亲的电话问个早,也习惯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还不停的给果农解答施肥、治虫等疑难,一年四季,他深入全区各镇各村、组、户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果树管理技术,每年都要召开少至几人、多至百人的果树现场培训会50余次,召开果树管理广播会12次,参加过他现场培训的农户超过上万人,发放果树管理资料上万份。
他带领乡亲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规模最大的时候,150多户村民种植了3000多亩果树,年收入3000多万元;他将几十年积累的果树种植技术编成好读好懂好记、方便实用的方言版快板、“顺口溜”《土专家种果经》,图文并茂地介绍柑橘、蜜柚、梨等水果的种植管理要点,并分发给村民、果农,受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德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他亲自导演“星光村农民春晚”,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民、新农村的精神与风采,受到cctv-7“聚焦三农”节目的专题报道;他不厌其烦帮助缺乏种植经验与技术的创业大学生,收他们为徒弟,利用“传帮带”效应,通过科学管理,让原本低产果园达到丰产、见到效益,成为全区科学管理的样板示范园。现在,他的徒弟也奔波在丘陵起伏、果树遍野的山间地头,为乡亲们传播果树管理技术;2014年,他放弃每年10余万元的水果收入,去做了一名月工资、补贴仅2100余元的鄢家镇果树技术员,只为安放自己心系农民、农村的责任和担当......
由于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减贫带贫事迹突出、成效显著,发挥了很好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12月30日,刘复东实至名归的获得了“四川好人榜”荣誉表彰。
果农们/请听着/听我来把果树说/果树管理是工作/实用技术要多学……曾经的扶贫没有地域限制,如今的乡村振兴依然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刘复东都有求必应、有邀必来,竭尽全力作指导,将技术帮扶的范围扩大再扩大,将带领乡亲们、脱贫户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与希望延续得更长更远。
“每次开培训会我就发书,我写的书,稿费我都不要,就(向出版社)要了2000本书回来。”刘复东把书免费发给种果大户们,帮助他们多学习种果知识,“他们学的知识多了,罗江的柑桔质量自然就上去了。”有人提醒他,不要压死韵,容易表意不清,他自信地说:“不会不会,说得清楚得很,老百姓都喜欢”,大有“任他众口铄金,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毕竟每天他都在田间地头、乡泽原野,乡亲的所需所求他是再清楚不过。“加强防治红蜘蛛,三四五月六月初,人工防治把药补,杀虫杀卵两不误。”果林里,指着边上的果树,刘复东的顺口溜脱口而出,技术要领一针见血,不禁让人惊讶叹服。
全程为果香甜合作社提供服务,助力果农们种出高品质的柑橘,做大做强老君村柑橘产业。“(刘老师)对知识毫无保留,一心想让百姓种出更好的产品。”刘复东曾经帮助过的果农胡雯说道,“家里只有六亩地,以前种的是水稻、油菜,顺便养养鸡、鸭,那时候每亩的年产值只有1千多,生活较为拮据。”三年前她抱着脱贫的愿望,放弃了熟悉的水稻、油菜种植,开始跟着大家一起栽培柑橘树。因为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果树的栽培,单纯的认为树栽在土里勤施肥、勤除虫,等到果季,自然就能有所收获。结果事与愿违,一年下来,果树不仅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茁壮生长,反倒因为施肥不合理,部分果树有了枯萎的迹象。家里本就不富裕,眼见新植的柑橘似乎又要打水漂,胡雯心急如焚。一次偶然的机会,胡雯认识了刘复东,他丰富的果树栽培知识和通俗易懂的“种果经”深深吸引了胡雯,一扇全新的大门在胡雯眼前打开。几次接触之后,胡雯拜刘复东为师,开始系统学习果树的选种、除虫、修剪、疏果等果树管理知识。两年时间过去,在刘复东的帮助下,胡雯栽培的第一批柑橘已经开始挂果,亩产6千斤左右,单果重量达到4~6两,比普通的柑橘大了2~3倍,每亩产值接近3万元,是种水稻时的30倍。
当然,罗江也还有刘光华、米运达、张瑞清、叶贤飞、杨洪军、李景华、黄通礼等一大批懂农业、爱农业、善经营的农业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初心与使命,带动了罗江区乡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了罗江农业农村现代化,他们和刘复东一样,是罗江广大果农心目中有口皆碑的“引路人”、“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