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德阳市罗江区民政局“三农”、乡村振兴等工作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 2022-08-24 来源:区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根据《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村(社区)巡察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2019年以来三农、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主要职能职责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三农、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要求,我局主要承担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照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关爱帮扶。二是做好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农村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和儿童关爱水平。三是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继续深化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制做法等。四是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特殊困难群众保障有温度。严格按照中省市区关于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部署要求,试点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2019年,累计保障38290人次,发放保障金756.8万元,其中兜底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479人,占总数的47.0%2020年,累计保障37412人次,发放保障金894万元,其中兜底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632人,占总数50.12021年,累计保障37247人次,发放保障金987.2万元。20221-8月,累计保障20358人次,发放保障资金576.5万元。二是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情况。2019年,累计保障18908人次,发放保障金830.9万元;其中兜底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62人,占总数23%。2020年,累计保障18447人次,发放保障金972.1万元;其中兜底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95人,占总数19.5%。2021年,累计保障17784人次,发放保障金994.1万元20221-8月,累计保障11467人次,发放资金641万元。三是临时生活救助。2019年,累计救助429人次,发放资金35.8万元,其中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6人,占总数13.1%2020年,累计救助1033人次,发放资金74.5万元其中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7人,占总数5.5%2021年,累计救助665人次,发放资金57.9万元20221-8月,累计救助227人次,发放资金22万元。四是残疾人“两补”发放情况。2019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累计发放19896人次,资金179.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累计发放35027人次,资金213.5万元。2020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累计发放19475人次,资金178.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累计发放36488人次,资金220.7万元。2021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累计发放20153人次,发放资金201.5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累计发放38191人次,资金229万元。20221-8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累计发放12075人次,资金120.7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累计发放25922人次,资金174.4万元。

(二)“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有力度。一是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持续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有养老机构15家、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5家、农村互助幸福院21家,床位2119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0家,配备养老护理型床位1133二是做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2019年以来,为8600余名80周岁及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223.4万元;为2.5万余名7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保险,已理赔1272人次,赔付73.4万元;32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助听器、护理床、沐浴椅等器具740余件(套),个性化改造厨房、厕所、过道等1100余处,极大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以城乡社区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全区6000余名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助急、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4.8万余人次。三是搭建基层儿童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中心、站、家、点儿童服务阵地,建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个、救助站1个、工作站7个,村(社区)儿童之家85个、省级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点16个,集成心理疏导、课业辅导、关爱陪护、兴趣培养等一揽子服务。2021以来,创立筑梦儿童关爱服务品牌,投入53万元,实施儿童关爱服务项目14个,开展自我教育、亲情陪护等活动90场次,惠及未成年群体7000余人次。2019年以来,发放孤儿生活补贴466人次、46.6万元。2020年以来,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431人次、33万余元。四是建成专业服务队伍。整合养老育幼服务力量,在镇、村(社区)推行养老服务一镇一专员、一村一专干模式和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妇联主席 一肩挑模式,做到一支队伍管服务。2019年以来,全区培训养老护理员近300余名,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实施一线养老护理员岗位+从业年限补贴制度,增强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2020年以来,每年组织150余名儿童督导员和村(社区)儿童主任进行专题培训,集中充电,提升服务能力。

三)乡村社会治理有广度。一是引导群众自治方面。做实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确定3900余名定向议事代表;定向联系服务对象、定向反馈议事结果,大幅度提高了村级议事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效性。2021年,调元镇顺河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省市民政部门调研均获得肯定性评价。实施村级事务准入制度,统一制定依法自治事项清单13项、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57项和负面事项清单10三张清单,村级组织职责更清晰、服务质量更高效。二是社工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按照三年试点引领,两年扩面延伸五个一批的建设思路,探索集思广益征项目、多级联动聚项目、精心实施推项目、实干实绩评项目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四步工作法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支撑,以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为目标,在全市率先实现镇级社工站全覆盖,建成区级社工总站1个,镇级社工站7个,村(社区)社工室10余个,基本形成专业化的区镇村(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区治理、社会救助、为老为小服务、特殊人群关爱、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三是社工人才培育方面。出台《德阳市罗江区村(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建立“316职业体系,村级组织工作者收入实现持续增长,自治带头人综合能力既精又专。出台《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落实600-1600元一次性考证奖励和每月200-600元常态化持证补贴,借助全市社工学院平台和社会服务微项目载体,打造课堂上学、实践中练、交流时悟多种人才培养场景,定期组织社工人才提能,促进社工队伍专业化。2019年以来,开展社工培训24场次,惠及2100余人次。目前,全区有持证社工75名,基本实现每个村级组织有1名专业社工。

(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有维度。一是布局更加优化。完成县域内片区划分,确定镇级片区4个、村级片区16个,设中心镇3个、中心村13个。加速推进片区规划编制,完成2个镇级片区规划、5个县级专项规划和10个片区专项规划编制审查,“1+4+N”规划体系逐步成熟;成功创建金山镇全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争取省级奖补资金2000万元打造片区发展极核,中心引领镇村体系渐成雏形。二是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统筹推动编制资源下沉,落实乡镇补员25人,新下派区级编制8人驻镇(经开区)工作,基层力量得到持续充实;系统推进闲置资产盘活,依托成都农交所(德阳所)等平台,完成农村资产交易101宗、金额4884.7万元,沉睡资源实现成功转化三是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强化改革全局统筹,梳理任务、项目、创新和问题四张清单,挂图作战推动改革落地落实落细;实化片区一体发展,全覆盖组建4个镇级片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运行机制4项、工作职责9类,多维立体构建片区共商共建共享格局。

我局还在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方面也作了一些工作。如,结合村“两委”换届,指导62个行政村修改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发挥星光村、万佛村、安家村等“明星村”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从制度层面减少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2019年以来,实施婚姻危机干预项目,发放惠民殡葬补助(累计发放6616人、655.7万元),在万福公墓免费为逝者提供1200个节地生态安葬墓穴,落实1000/具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弘扬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移风易俗新风尚

三、存在问题

我局在“三农”、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标群众期盼,还存在以下差距:一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在民政部门倡导的村级主办和互助服务上,政府支持及社会参与发展不平衡,亟待加强;在资金短缺问题上,省、市、区三级虽然给予扶持资金,但力度较小,不能有效满足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需要;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差,自身投入资金不足,难以打造高标准高档次的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二是社工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和巨大需求还不相匹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不足,部分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较少,社工机构规模小,难以与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形成紧密联系,社工机构生存存在一定困难;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量偏少,虽年年倡导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但通过率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的进程。

四、意见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下一步,我局将聚焦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等重点,发挥民政部门兜底保障作用。

(一)进一步规范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一是多渠道宣传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促使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参与城乡一体社会化养老,提高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留守老年人关爱工作,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鼓励留守老年人自助、互助养老。进一步壮大留守老年人志愿者队伍,提升关爱服务水平,增强为养老服务的生机与活力。三是规范和完善日间照料中心运营,为农村老人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保护伞”,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实现更快、更高发展。

(二)进一步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支持力度。联合编办、人社等部门出台规范性制度,就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选拔晋升以及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作出细化明确,加大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具体目标,推动各部门和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健全激励体系。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奖补力度,鼓励更多村级组织成员报名参加职业水平考试,调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