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能问答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李调元趣对传奇
发布时间: 2021-12-15 来源:罗江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李调元趣对传奇清代四川罗江才子李调元 , 乾隆二十八年(1763) 会试第二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其为官“才压三江,享誉京华”,蒙冤归乡后,潜心著述,以复兴四川文化为己任。一生善对,有关他少小时的趣对,至今仍在他的家乡罗江广为流传。

李调元自幼天资聪颖,五岁入塾就读,过目成诵,但其性如野鹤。有一年夏天,他和几个学童趁老师午睡时爬上庭院中的桑树偷吃桑椹,把桑叶桑枝抛得满地。老师醒来勃然大怒。几个学童吓得拔腿就溜了。唯有李调元走到老师跟前认错。老师怒亦未息,问李调元:“你知道桑叶作何用 ?” 李调元答:“喂蚕。”“好!就以‘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作下联,你马上对出上联,联若不工仍当挨打。”老师说完后板着脸看着李调元,众学童面面相觑。李调元看看桌上的纸笔,立即伏案疾书。李调元书毕,呈与老师。老师见笺纸上工整地写着 :“狼生豪、豪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塾师点头赞扬说:“孺子可教也。”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于乾隆七年(1742)考中进士,被选入咸安宫任教习。“惭愧凤坡非我有。”李化楠一则以未点翰林为憾,二则厌恶皇族子弟,毅然归居祖居地四川罗江北云龙山下的云龙坝,修建了一处名叫“醒园”的园林。溪边筑草堂以读书,竹林建环翠轩以课乡人子。李调元时年八岁,自此随父熟读诗赋词章,学经史、习八股。“何不跃上天衢游,汗漫九垓驰八极。” 其 学 业如日中天。云龙坝上云龙山有一座古刹叫云龙寺,元世祖至元庚午 (1270)年间,敬庵和尚自龙山来,见其地云伏龙盘,乃住锡于此。敬庵以山似云龙故冠以寺名,时称罗江第一禅林。李化楠赎祖居地修建的醒园就位于云龙山云龙寺下的扁担湾。

乾隆九年(1745)初夏,李化楠的表兄赵亮忽然造访云龙寺下的醒园。赵亮字明远,罗江县新村人,乙卯(1735)拔贡。性敏悟、好学,下笔千言立就,甫脱稿,人争传诵。官邻水县教谕,升州同。著有 《谦受集》《家训》 等书。为绵州所属五县的知名士。翌日,李化楠邀表兄赵亮游云龙寺,并带上自己刚满十岁的儿子调元同行,以便就教于表兄。李调元随父亲和表叔步出醒园,沿清溪而行。不远处,一座水碾正在碾米,溪水自高而下,催动着碾盘下的木制水轮,水轮中轴上端横卡着一根圆木,圆木远端套着一个青石滚,石滚在圆石槽碾

盘中不停地由左向右旋转,碾压着槽中的稻谷。赵亮早闻小侄调元聪颖过人,意欲一试,笑着摸住小调元的头说:“表叔现有一个下联,你可对出上联?”调元见父亲点了点头,便狡黠地向赵亮一躬,答道:“请表叔赐教!”赵亮哈哈大笑。笑毕吟出下联:“一木压滚调元。”李调元左右一看,无物可喻对,便将目光投向山腰上的云龙寺,寺前一根灯杆上挂着的九莲灯笼引起了他的注意,顿有所悟,指着灯杆对出上联:“两石夹柱照(赵)亮 。” 李化楠心 中虽然对儿子的敏慧感到高兴,但对句中有对长辈不遵之嫌。 斥道 :“无礼!怎能直呼表 叔 之 名。” 赵亮忙摆手道:“不妨事,不妨事。”三人兴致勃勃来到云龙寺,抬眼向山下望去。云龙坝上,几个农夫正在田中扯秧,并不时地用稻草把秧苗捆成秧把子。赵亮道:“调元,我以秧把子为题再出一联。”于是吟道:“稻草捆秧父绑子。”李化楠一听,佩服表兄出句绝、比喻妙。李调元一时语塞,无以对。恰在这时云龙寺住持出迎,方免去李调元的窘态。午膳后,李化楠及赵亮辞别寺僧下山,苦苦思索的小调元仍未得对。当行至山脚,只见竹林中一村妇正将扳下的竹笋放入竹篮。李调元眉头一展,对表叔赵亮说道:“小侄已得上午之联。”于是吟道:“竹篮装笋母怀胎。”此联确实无可挑剔。临近醒园,赵亮见一只蜘蛛正在醒园围墙上伸出的花枝上织网,便指着花枝上的蜘蛛网对调元说:“蜘 蛛 有 网 难 罗 雀 。” 又 道 :“ 小 侄 对 来 。” 这 时 天 将 下 雨 , 李 调 元 低 头 一看,见石板路边一只蚯蚓正在滚沙,立即答道:“蚯蚓无鳞欲成龙。”赵亮惊愕地对李化楠道:“令郎果是奇才,真乃神童之目,他年成进士入翰林,汝等不如也。”小小李调元云龙寺对对子,把赵老贡生都“洗麻”了的事不胫而走于是,云龙坝醒园进士老爷十岁的儿子是“文曲星下凡”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罗江。

责任编辑:罗江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