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能问答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罗江区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510626-2021-041152
文  号:德市罗府办发〔2021〕39号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1-06-17 来源:罗江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白马关景区、职教园区管委会,区级各相关部门:

《德阳市罗江区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一届69次常务会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相关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11

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实施方案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以质为本。粮食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责任重于泰山。按照《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意见》德办发〔2021〕6号文件精神,坚持“四个最严”标准,全方位建设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多个领域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系统工程,真正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管好、管住,确保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都关心的“舌尖上的安全”。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我区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目的,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出发点,保障粮食绿色生产、粮食供需平衡、粮食流通体系健全、粮食市场健康平稳、粮食产业竞争力提升、粮食产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粮食生产数量、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粮食的储备(粮食库存)达到本年度粮食消费的18%。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卫生指标、感官品质和储藏品质等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到2023年,全区土壤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严格管控类土地坚决不再种植食用农作物,安全利用类土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得到有效落实,适用良种良法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不合格粮食数量明显降低,优质绿色粮食得到显著提升,粮食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形成具有罗江优势的粮食品牌。到2025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三、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

(一)学习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县(市、区)建设经验。向已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县(市、区)建设的地区学习管理机制、技术应用、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经验。(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牵头,财政局、发改局、科技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二)依法依规积极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方案,依法依规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农业农村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发改局、科技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三)建立土壤环境监测制度体系。以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国省市控点位为基础,布设区控基础点位和风险点,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区域的土壤污染动态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规模,重点对出现农产品重度污染的农用地开展进一步调查。(生态环境局牵头,农业农村局、发改局、科技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四)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加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深化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加强涉磷行业的重点监管,严防出现采选、运输、堆存等导致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局牵头,农业农村局、发改局、科技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五)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农用地污染检测、污染源解析、污染物迁移转化、土壤与作物污染相关性等技术研究,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局、科技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四、加强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使用

(一)稳定全区粮油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4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7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4万吨以上,油料总产量稳定在4.79万吨以上。(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局、区财政局,各镇参与)。

)保障提升粮食质量。积极参与“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筛选与选育”计划。加快本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加快推广低积累新品种,在试点推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组建专家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团队,针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科技需求,筛选一批应急性镉低积累水稻品种、一批镉低积累蔬菜、旱粮、油料和食用经济作物品种和一批作为生态修复的镉高积累农作物品种,逐步建立本土种子资源库。(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局、科技局等参与)

)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对标全国以设施化为主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现代化示范区,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着力实施种子工程,扎实做好粮食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加快培育发展“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构建以大型现代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实现企业强强联合,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绿色优质专用新品种、新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保障。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稳定基地面积,拉长产业链,提升全域机械水平,提升价值链,擦亮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油菜制种基地招牌。(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等参与)

)创新发展优质粮食。一是坚持以专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引领,批量带动小农户,提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二是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加强种植结构调整,在水稻、小麦种植上依托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做到优质优价敞开收、不优质保底收,确保农民不出现“卖粮难”,坚决杜绝不合格粮食流向口粮市场。三是加快推进粮食现代化园区建设,依托中储粮基地引进一批优质粮食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优质粮食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新技术推广运用,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鼓励农民多施有机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充分利用间作套作、生物和土壤技术,确保土壤耕作的管理模式更合理,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局、科技局等参与)

五、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粮食收储体系建设。着力引导种植大户科学储粮,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三代”服务功能,加强粮食收储企业“精益化”管理,确保收购环节“颗粒归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构建以中心粮库为依托,以骨干收纳库为辅助,建设与政府职能相适应的符合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粮食仓储设施体系。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提升效能”的原则,结合低温库改造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仓库进行低温、准低温库改造,提升整体功能,实现绿色储粮。推进粮食仓储信息系统和监管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区中心粮库、能与省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接的粮食仓储信息系统及监管平台,实现粮油仓储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全面落实“双随机”监管要求,认真履行行政监管督导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参与)

(二)加强粮食流通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完善检验检测设备,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粮食储备企业或有实力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站库、站企结合的形式,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配备专业检化验技术人员,建立健全粮油质量监测站。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机构建设,进一步落实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机构及人员编制,全面推行持证上岗,落实必要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经费,配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必要的调查取证器材、粮油数量质量快捷检查设备等,全面实现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机构、编制、经费、设备四落实。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监督检查职能,将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惩治相结合,促进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我区粮油监督检查科学化水平。(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等参与)

(三)粮油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优化全区粮油食品工业产业结构,显著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高加工供给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初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安全营养、绿色环保的现代粮油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壮大产业规模,促进粮油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大型重点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升优质粮油基地建设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改造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粮油加工产业园区,依托大型或骨干龙头产业化企业,改建、扩建或新建一批以粮油规模化加工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粮油加工园区,形成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品牌形象优质、功能布局合理、结构层次优化、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化粮油加工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粮油科技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组建自己的产品研发队伍,大力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粮油工业企业加工设备、工艺流程、技术改造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政策扶持,推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粮油精深加工重点项目,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水平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培植优质粮源基地,按照“公司+基地+(中介)+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优质粮源基地。加大优质粮油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力度,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彰显罗江粮油特色,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种植,使农民生产的粮食适合加工企业的需要,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科技局等参与)

(四)“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和应急供应网络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与应急供应网络建设相结合,以规范粮油市场秩序、打造“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为重点,统筹粮油加工、批发、配送、零售市场,完善市场设施,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市场功能,力争到2023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诚信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放心粮油”供应与应急保障体系。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按照“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形成粮食应急供应、应急配送、应急加工及储运、电子商务协调配套的新型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实现粮食配送与应急供应网络城乡全覆盖。增加粮食应急加工及运输能力合理确定应急加工企业数量,落实一定数量区级地方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确保全区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0天的市场供应量。完善粮食应急运输机制,合理确定运输企业,提高运输能力,确保应急粮油调运及时。(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六、加强粮食加工环节的管理

(一)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积极有效整合生产许可证资源,对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但生产不正常、条件不具备、限期不整改的企业依法撤销、注销、吊销或不予换发生产许可证。(市场监管局牵头,发改局、行政审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二)建立完善粮食加工企业监管长效机制。督促企业建立并执行粮食台账制度,如实记录采购粮食、出厂粮食以及购货者相关信息;督促企业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对采购原料米索证索票;督促企业落实出厂检验制度,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市场监管局牵头,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三)开展粮食加工环节专项整治。按照“严管、严查、严处”的要求,开展粮食加工品生产行业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粮食加工企业使用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市场监管局牵头,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四)实施粮食加工食品监督抽查。对大米、米线、干湿面、等粮食加工品实施监督抽检,重点检验二氧化硫、铅、真菌毒素等指标。(市场监管局牵头,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五)加快建立粮食加工品安全信用体系。依托中国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粮食加工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对经营企业开展诚信评价,并根据诚信等级实行动态管理,推进粮食加工品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局牵头,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七、加强粮食消费环节管理

(一)强化爱惜粮食的宣传。充分利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世界粮食日”“放心粮油宣传”“粮食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广泛开展爱粮节粮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增强全社会爱粮节粮的意识,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二)加强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节约。重点抓好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畜禽饲养等环节的节约。加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力度,加强高性能复式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广适时机械收获和产地烘干等先进实用技术,减少生产损失。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积极开发利用秸秆等非粮食物资源。改进畜禽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饲料转化率。(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三)做好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储粮条件,提高粮食储存质量。推广温控气控储存、低温低氧低剂量“绿色”储存、机械通风储存等先进储粮技术,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避免库存粮食发生霉变。加强和改进管理,减少粮食入库、出库、倒库、清库等环节的遗洒损失。针对农户储粮分散、面广、装具落后等特点,进一步普及科学储粮知识,提高农户防治病虫鼠害技能,加大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力度,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具、新技术,改善农户储粮条件,降低储粮损耗。鼓励粮食购销企业积极面向农户开展粮食代储代销、代加工业务。(发改局牵头,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四)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提高成品粮油出品率和副产品利用率。重点抓好酿酒、发酵、食品添加剂、焙烤等领域的粮食综合利用工作。(经信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五)狠抓粮食运输节约。大力发展新型粮食运输装备,严格执行粮食装卸作业标准,推广粮食“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储)技术,加强散粮运输中转、接收、发放设施及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减少粮食运输环节的损失浪费。(交通运输局牵头,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六)大力推进餐饮业节约。要按照营养、健康、适量、节俭的原则,制定完善餐饮服务标准和文明用餐规范,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有条件的餐饮企业,要积极为顾客提供营养配餐服务。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和餐饮业连锁经营,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绿色”饭店。加快餐饮业信息化建设,减少粮食和食品采购、储运、加工环节的浪费。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积极推进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商务经合局牵头,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等参与)

八、构建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一)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对主产区、主要品种存在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隐患进行系统排查,构建粮食来源可持续质量安全预警监测系统。针对当前我区部分耕地污染的现状,开展主要粮食产地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检测粮食产地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情况,公布检测结果,指导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构建收获和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开展年度小麦、稻谷质量调查工作,增加重点产粮地扦样数量,并对污染严重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加强对收购企业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有效指导粮食收购,从源头上消除粮食质量隐患和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二)强化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加快粮食收购、储存、加工等企业“一品一码”等质量档案制度的设立。督促企业建立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和记录制度、产品标注标识制度、食品召回制度等若干项基础性制度,推进企业台帐记录、管理、监督检查规范化,通过台帐记录实现产品的溯源,重点规范文本和各种记录,特别是企业的“一进一出”和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生产过程可再现,确保质量档案的完整性。(市场监管局牵头,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三)完善跨地区和部门联管机制。把握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大多集中在下游和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加快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部门间执法联合机制,通过中间层级少、反应快速的联管渠道,完善联合处理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信息监管平台,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四)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诚信体系。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层层签定质量安全责任制,制定各类管理人员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粮食食品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主体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深入结合起来,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我区粮食企业诚信平台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宣传工作,提高企业诚信度,在粮食储备、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依法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到位。(市场监管局牵头,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商务经合局等参与)

九、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一)明确各镇属地责任。各镇应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属地责任,制定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农业农村局牵头,各镇参与)

(二)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全区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粮食质量保障工作。发改局要抓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向区政府报告。(发改局牵头,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水利局、经信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三)严格评估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结合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考核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目标责任,按年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并对各部门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年度评估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部门,要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区分情节轻重,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发改局牵头,组织部、纪委监委、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水利局、经信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责任编辑:罗江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