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极端高温天气、缺电保供等多重冲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锚定加快建设“大同予共”的现代化罗江目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承压稳定恢复,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一、综合
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7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5%、53.4%和30.1%,分别拉动GDP增长0.6、2.2和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5.4:54.6:30.0调整为15.6:54.8:29.6。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157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12.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3.1%,占GDP比重65.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22年末,全区本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1.566万家,本地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0.1533万家,占新增市场主体的100%。其中,私营企业新增0.0362万家,占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23.6%。
表1 地区生产总值(GDP)及构成
指 标 |
2022年 (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构成 %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1717079 |
4.0 |
100 |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 |
267675 |
3.9 |
15.6 |
第二产业 |
941488 |
4.1 |
54.8 |
第三产业 |
507916 |
4.1 |
29.6 |
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 |
280679 |
3.9 |
16.4 |
工业 |
891635 |
3.9 |
51.9 |
建筑业 |
49853 |
7.1 |
2.9 |
批发和零售业 |
142341 |
8.1 |
8.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3256 |
4.7 |
3.1 |
住宿和餐饮业 |
28758 |
-0.9 |
1.7 |
金融业 |
34683 |
9.0 |
2.0 |
房地产业 |
29533 |
-1.1 |
1.7 |
其他服务业 |
206341 |
2.1 |
12.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7420 |
6.2 |
1.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806 |
2.4 |
0.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6939 |
-0.7 |
0.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117 |
-1.1 |
0.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3605 |
4.9 |
0.8 |
教育 |
47722 |
3.1 |
2.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4566 |
0.4 |
2.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728 |
0.7 |
0.7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66438 |
0.9 |
3.9 |
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3.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10.5‰,人口自然增长率-5.9‰。
表2 年末户籍人口
指 标 |
单位 |
2022年 |
2021年 |
年末总户数 |
万户 |
8.43 |
8.49 |
年末户籍人口 |
万人 |
23.83 |
24.03 |
其中:18岁以下人口 |
〃 |
3.27 |
3.36 |
18-59岁年龄组人口数 |
〃 |
14.50 |
14.82 |
乡村人口 |
〃 |
15.64 |
15.79 |
城镇人口 |
〃 |
8.19 |
8.24 |
年末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 |
〃 |
12.02 |
12.15 |
女性人口 |
〃 |
11.80 |
11.88 |
年平均人口 |
〃 |
23.93 |
24.10 |
出生人数 |
人 |
1092 |
1399 |
死亡人数 |
〃 |
2491 |
1798 |
人口出生率 |
‰ |
4.6 |
5.8 |
人口死亡率 |
〃 |
10.5 |
7.5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5.9 |
-1.7 |
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0.9万人,与上年持平。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53.64%,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表3 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
指 标 |
人数(万人) |
构成% |
常住人口 |
20.9 |
100 |
按城乡分:城镇 |
11.2 |
53.64 |
乡村 |
9.7 |
46.36 |
2022年末,全区行政区域面积44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69万公顷,林地面积0.72万公顷。
表4 行政区域面积
名 称 |
单位 |
2022年 |
2021年 |
行政区域面积 |
平方公里 |
447.88 |
447.88 |
按特征分 |
— |
— |
— |
耕地面积 |
公顷 |
18957.84 |
19169.04 |
其中:基本农田面积 |
公顷 |
16926.67 |
15598.17 |
园地面积 |
公顷 |
5403.65 |
5592 |
林地面积 |
公顷 |
7218.75 |
7600.5 |
草地面积 |
公顷 |
71.18 |
97.2 |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
公顷 |
836.32 |
1657.22 |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
公顷 |
3879.81 |
3973.28 |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 |
公顷 |
5995.91 |
5056.59 |
森林面积 |
公顷 |
8399.7 |
8399.69 |
其它土地面积 |
公顷 |
2424.36 |
1873.46 |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7万公顷,增长1.6%。经济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1.6万公顷,减少0.6%,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0.5万公顷,增长9.5%;中草药材播种面积0.04万亩。
产量方面,全年粮食总产量13.5万吨,比上年减少0.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2.2%,大春粮食产量减少1.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07万吨,增长0.4%;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7.25万吨,增长2.5%;园林水果产量5.68万吨,增长4.3%。
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39.8万头,比上年增长3.2%;牛出栏0.34万头,增长3.5%;羊出栏0.81万只,增长1.2%;家禽出栏558.9万只,增长0.2%。猪肉产量2.98万吨,增长4.1%;牛肉产量0.045万吨,增长1.9%,羊肉产量0.01万吨,增长0.9%,禽肉产量0.99万吨,增长0.2%。
202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达164户,比上年净增17户。经开区企业已达385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营业收入4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利润总额10.2亿元,下降16.8%;利税总额17.1亿元,下降13.1%。
表5 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22年产量 |
比上年±% |
聚氯乙烯树脂 |
万吨 |
29.0 |
-1.1 |
饲料 |
万吨 |
81.0 |
-12.4 |
砖 |
亿块 |
2.1 |
17.6 |
纸制品 |
万吨 |
0.6 |
-2.0 |
塑料制品 |
万吨 |
12.9 |
8.4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200.5 |
17.7 |
家具 |
万件 |
43.7 |
-44.4 |
大米 |
万吨 |
67.1 |
9.7 |
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3.0 |
13.3 |
无纺布 |
万吨 |
3.7 |
4.9 |
玻璃纤维纱 |
万米 |
3.4 |
-5.9 |
玻璃纤维布 |
万米 |
9565.6 |
-15.1 |
水泥 |
万吨 |
63.2 |
-30.5 |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27.6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7%。单位GDP能耗为0.77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75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6.4%。
年末,本地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增加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8%,技改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下降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4%,商品房施工面积91.02万平方米,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面积38.6万平方米,下降12.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83亿元,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52亿元,增长0.1%。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0.1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12.25亿元,增长2.9%。
对外贸易。2022全年进出口总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全年出口额5.78亿元,下降21.5%;全年进口总额5.02亿元,增长1774.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境内火车站2个,铁路营运里程66公里。铁路旅客运量32.7908万人,铁路货运量5.7998万吨。全区有2条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公路、S1成绵高速)、1条国道(G108线)、1条省道(S419线)、2条已纳入规划省道(S108线、S211线)和24条县道,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7.556公里。罗江区域公路网密度为195.75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均公路里程为36公里/万人。国省干线公路95.593公里,占总里程的10.5%,农村公路775.674公里,占总里程的85.5%。罗江区等级以上公路里程845.183公里,占总里程的97.5%。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11.912公里,占总里程的12.3%,三、四级公路比例达到80.8%,四级以下公路比例占6.9%,100%的镇和100%的村通水泥路(油路),通公路村数62个。年末营运车辆数574辆,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12辆,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94.8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10.9%,年末公交车路数3路,汽车28342辆,摩托车21740辆,农用运输车21辆,挂车74辆,共计50177辆。年末出租汽车数42辆,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电(汽)车量1.5辆/万人,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807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0.3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8342万辆,增长2.57%。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实现1.62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9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5.0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7.74万户,年末光缆总长度1.79万皮长公里。
2022全年接待游客363.6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4%,实现旅游收入30.31亿元,增长3.5%。境内A级景区2个,A级景区旅游人数125.2万人次。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4.3亿元,比上年下降3.9%;地方财政收入21.96亿元,增长1.1%。其中,基金收入13.97亿元,下降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5亿元,增长2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08亿元,下降1.5%;非税收入4.87亿元,增长47.4%。地方财政收入中,税务部门收入3.71亿元,增长7.0%;财政部门收入4.45亿元,增长19.4%;国土部门收入13.80亿元,下降5.1%。
全区财政总支出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2亿元,增长1.1%;基金支出17.50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9亿元,增长0.2%。
全年全区税收收入总额5.64亿元,比上年下降15.9%。其中,股份制企业4.05亿元,下降22.5%;私营企业0.15亿元,下降36.3%;个体经营0.04亿元,下降38.2%。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72050万元,比年初增长1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67629万元,比年初增长15.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54285万元,比年初增长20.6%。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17151万元,较年初增加15309万元,增长5.1%。
八、教育、科学技术
2022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其中,幼儿园30所(公办园3所、乡镇小学附属园13所、民办园14所),小学17所(城区3所、乡镇14所),中学8所(城区3所、乡镇5所),特教中心1所(设于新盛小学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罗江职高),高等院校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5026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4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特教中心)在校学生15684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291人。“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达到99.8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100.1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2.54%。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少年)中,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就读学生19人,中小学随班就读74人,送教上门25人,缓(免)入学7人,未入学1人,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9.16%(按政策缓免入学残疾儿童除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5431人,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3142人。高考参考1431人,本科上线率达64.94%。中考参考1732人,成绩为A等级达标学生人数372人,成绩为B等级以上的学生771人。
2022年财政补助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1990.26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1527.42万元,公办普通高中学校331.55万元,公办幼儿园131.35万元。补助民办幼儿园办园经费87.35万元。补助54.34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除作业本费。2022年投入782万元实施罗江中学宿舍楼建设工程,投入703.78万元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投入26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专项发展。
2022年,全面完成各项资助目标。其中,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共资助1369人次,发放资助金78.11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共计资助1268人次,共发放75.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共计资助1543人次,共计发放39.88125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共计资助1586人次,共发放助学金158.6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共计资助1586人次,拨付资金59.69万元。中职助学金共计资助809人,发放资金80.9万元;中职学校免学费共计资助5938人次,拨付资金578.95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共计资助47人,发放资金2.35万元。2022年为建档立卡大学专科(含高职)23名学生,发放补助9.2万元。
全区科研课题结题省级1项、市级8项、区级21项,立项课题省级2项(四川省乡村振兴专项1项,思政专项1项),市级5项;现在研省级5项、市级16项、区级48项。全年开展区级教育科研视导2次,接受市级视导2次,开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1次。教育科研成果获得德阳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阶段性成果获省级2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10项。
2022年,积极开展实验实践和各类竞赛活动,成效显著。2022年获市长奖一人,获国家级奖4项,省、市级奖71项。组织参加第37届德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35件作品获得市级一、二、三奖。其中一等奖7件(项),二等奖9件(项),三等奖19件(项)。组织参加四川省第十七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获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2项。组织参加2022年度德阳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组织参加2022年德阳市实验教学说课系列评选活动,获得省级奖1项,市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组织参加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组获省三等奖2项,市级二等奖2项;学生组获国家级奖4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
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82家,完成率109.3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完成任务率111.11%;研发经费支出完成0.95亿元,完成率100%;技术合同完成成交额1.0398亿元,完成率103.98%;市级首批中试研发平台备案5家,20家企业备案德阳市种子企业,四川纳涂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市级瞪羚企业,德阳劲达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德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四川省第十批院士(专家)工作站。
组织专家通过“一对一”形式,指导企业申报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3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个。组织12家企业召开人才项目申报工作会,指导劲达节能人才成功申报“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创业人才”项目。扎实推进工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工业科技特派员10人靶向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共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4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57个,吸纳科研助理27人破解企业人才引进难题。
九、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
2022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书量67.276千册。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剧场、影剧院2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表6 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罗江区 |
一、文化 |
— |
— |
(一)艺术馆 |
个 |
0 |
(二)文化馆 |
个 |
1 |
(三)文化站 |
个 |
10 |
文化馆(站)服务人次 |
万人次 |
15.8 |
(四)剧场、影剧院个数 |
个 |
2 |
(五)艺术表演 |
— |
— |
1.艺术表演团体 |
个 |
3 |
2.艺术表演场所 |
个 |
0 |
3.艺术演出观众人次 |
人次 |
0 |
(六)公共图书馆 |
个 |
1 |
1.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 |
平方米 |
1104.6 |
2.公共图书馆职工人数 |
人 |
4 |
3.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 |
千册 |
67.276 |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 |
册 |
0.27 |
古籍 |
千册 |
0 |
图书 |
千册 |
63.201 |
报刊 |
千册 |
4.075 |
4.发放借书证数 |
千人次 |
1.6 |
5.书刊外借人次 |
千人次 |
3.171 |
6.书刊外借册次 |
千册次 |
9.092 |
7.书架单层总长度 |
千米 |
4 |
(七) 博物馆、展览馆 |
— |
— |
1.博物馆、展览馆数 |
个 |
2 |
2.博物馆、展览馆建筑面积 |
平方米 |
3531 |
3.博物馆参观人次数 |
万人次 |
7.34万 |
(八)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
平方米 |
96635.4 |
其中: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
平方米 |
4621.76 |
(九)国民阅读情况 |
— |
— |
1.国民综合阅读率 |
% |
— |
2.各媒介综合阅读的人数 |
万人 |
— |
(十)农村农家书屋数 |
万个 |
— |
(十一)全年出版盲文图书品种数 |
种 |
— |
(十二)儿童主要文化产品 |
— |
— |
1.儿童图书出版数 |
万册 |
— |
2.儿童期刊出版数 |
万册 |
— |
3.儿童音像制品数 |
万盘 |
— |
4.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 |
万册 |
1 |
5.少儿阅览室坐席数 |
千位 |
0.002 |
6.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 |
时:分 |
12:00 |
7.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 |
时:分 |
0 |
8.动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 |
时:分 |
0 |
(十三)博物馆参观人次 |
— |
|
1.文化类博物馆未成年人参观人次 |
千人次 |
6.5 |
2.科技类博物馆未成年人参观人次 |
千人次 |
— |
二、广播电视 |
— |
|
(一)广播 |
— |
|
1.广播电台 |
座 |
1 |
2.广播覆盖人口 |
人 |
240301 |
其中:农村广播节目覆盖人数 |
万人 |
15.7895 |
3.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
% |
100 |
其中:农村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
% |
100 |
4.节目套数 |
套 |
1 |
5.平均每日播出时间 |
时:分 |
24:00 |
6.本年制作广播节目时间 |
小时 |
837:50 |
其中:新闻节目 |
小时 |
787 |
文艺节目 |
小时 |
0 |
专题节目 |
小时 |
0 |
服务性节目 |
小时 |
50:50 |
7.广播的乡镇 |
个 |
7 |
(二)电视 |
— |
|
1.电视台 |
座 |
1 |
2.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 |
座 |
1 |
3.电视覆盖人口 |
人 |
240301 |
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
% |
100% |
5.节目套数 |
套 |
1 |
6.平均每周播出时间 |
时:分 |
112:00 |
7.自办节目时间 |
时:分 |
92:30 |
其中:新闻节目每期8-15分钟 |
时:分 |
79:00 |
文艺节目 |
时:分 |
0 |
专题节目 |
时:分 |
0 |
服务性节目 |
时:分 |
13:30 |
8.通电视的乡镇 |
个 |
7 |
9.有线电视入户率 |
% |
|
10.广播电视收视费 |
万元 |
|
11.广播电视广告费收入 |
万元 |
15.20 |
12.农村广电 |
— |
|
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比重 |
% |
3.8 |
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 |
户 |
6058 |
农村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
% |
95 |
农村电视节目覆盖人数 |
万人 |
15.8 |
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 |
万场 |
|
三、体育 |
— |
|
(一)体育场馆 |
个 |
1 |
1.体育场 |
个 |
— |
2.体育馆 |
个 |
1 |
(二)使用场次 |
场次 |
|
1.体育场 |
场次 |
— |
2.体育馆 |
场次 |
280 |
二、全年销售体育彩票 |
亿元 |
0.266825 |
三、全民健身 |
— |
|
(一)全民健身路径 |
条 |
252 |
(二)全民健身工程 |
个 |
14 |
(三)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率(10省市抽样调查结果) |
% |
37.5 |
(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
人 |
90900 |
其中: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
万人 |
4.2 |
四、体育指导 |
— |
|
(一)各级体育社会团体 |
个 |
7 |
(二)社会体育指导站 |
个 |
38 |
(三)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 |
人 |
— |
十、卫生健康
卫生机构。2022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6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单采血浆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75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71个。
卫生机构床位数。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06张。其中,各类医院89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5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张。
卫生技术人员。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92人。其中,医院671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5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6人。
婚前医学检查。2022年,全区登记结婚2104人,婚前医学检查2032人,男性1013人,女性1019人,婚检率为96.58%。其中,共检出生殖系统疾病人数48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42人);建议暂缓结婚17人;建议不宜生育0人。检出HIV感染1人(其中男性1人,女性0人)。检出梅毒感染12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6人)。检出乙肝病毒携带92人,乙肝患者5人。
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将孕优窗口前移至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检窗口,有效提升孕优检查率,全年孕前优生检查1720人、任务完成率100%。着力扩面提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20%;辖区活产数为1001人,产妇数985人,住院分娩率99.9%、新法接生率99.9%。户籍孕产妇死亡1例,孕产妇死亡率99.90/10万。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规范开展儿童保健管理。2022年,辖区7岁以下儿童8779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8491人,管理率为96.72%;辖区3岁以下儿童3035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2898人,管理率为95.49%。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3‰、4‰死亡率。
2022年,全区享受计划生育“两项制度”人员26013人,其中:奖励扶助24999人(国奖20916人、省奖4083人)、特别扶助987人(伤残360人、死亡627人)、再生育关怀项目21人、手术并发症6人(二级1人、三级5人)。打卡直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扶助金3442.506万元。
表7 卫生健康
机构数(个) |
编制床位(个) |
卫生技术人员(人) |
执业(助理)医师(人) |
注册护士(人) |
门急诊人次数(人) |
急诊人次数 |
门诊人次数(人) |
入院人数(人) |
|
医 院 |
4 |
762 |
671 |
244 |
329 |
418814 |
46208 |
372606 |
25192 |
综合医院 |
2 |
532 |
470 |
155 |
244 |
292502 |
35015 |
257487 |
17778 |
中医医院 |
1 |
180 |
169 |
80 |
69 |
124286 |
11193 |
113093 |
5843 |
专科医院 |
1 |
50 |
32 |
9 |
16 |
2026 |
0 |
2026 |
1571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158 |
341 |
605 |
283 |
201 |
1054571 |
6630 |
1047941 |
22999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5 |
30 |
59 |
26 |
26 |
49855 |
246 |
49609 |
1119 |
卫生院 |
7 |
311 |
336 |
137 |
99 |
417413 |
6384 |
411029 |
21880 |
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 |
146 |
0 |
210 |
120 |
76 |
587303 |
0 |
587303 |
0 |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
4 |
30 |
116 |
43 |
41 |
8336 |
382 |
7954 |
640 |
妇幼保健院(所、站) |
1 |
30 |
32 |
19 |
8 |
8336 |
382 |
7954 |
640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 |
1 |
0 |
44 |
20 |
6 |
0 |
0 |
0 |
0 |
卫生监督所(局) |
1 |
0 |
5 |
0 |
0 |
0 |
0 |
0 |
0 |
单采血浆站 |
1 |
0 |
35 |
4 |
27 |
0 |
0 |
0 |
0 |
合计-机构类别 |
166 |
1133 |
1392 |
570 |
571 |
1481721 |
53220 |
1428501 |
48831 |
十一、城镇建设
2022年,全区生活垃圾清运量3.31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表8 城镇建设
指 标 名 称 |
计量单位 |
2022年 |
2021年 |
一、基础设施 |
— |
— |
— |
1.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
万元 |
— |
— |
2.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 |
万平方米 |
146.31 |
143.06 |
3.排水管道长度 |
公里 |
122.07 |
119.67 |
4.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包括自备水源) |
万立方米/日 |
5 |
6 |
5.供水总量 |
万吨 |
966.68 |
957.02 |
6.售水量 |
万吨 |
812.23 |
753.89 |
#居民生活用水量 |
万吨 |
443.05 |
403.71 |
7.用水人口 |
万人 |
7.60 |
7.54 |
8.用水普及率 |
% |
99.61 |
99 |
二、供气 |
— |
— |
— |
1.供气总量(人工、天然气) |
万立方米 |
2094 |
1748 |
#家庭用量 |
万立方米 |
1033 |
843 |
2.用气人口 |
人 |
6.16 |
6 |
3.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 |
吨 |
419.40 |
404.07 |
#家庭用量 |
吨 |
176.27 |
171.52 |
4.用液化气人口 |
人 |
1.47 |
1.46 |
三、面积 |
— |
— |
— |
1.建成区面积 |
平方公里 |
9.47 |
9.47 |
2.城市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
平方公里 |
9.09 |
9.09 |
#居住用地 |
平方公里 |
2.05 |
2.05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平方公里 |
1.09 |
1.09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平方公里 |
0.52 |
0.52 |
工业用地 |
平方公里 |
2.00 |
2.00 |
物流仓储用地 |
平方公里 |
0.45 |
0.45 |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
平方公里 |
1.09 |
1.09 |
公用设施用地 |
平方公里 |
1.05 |
1.05 |
绿地与广场用地 |
平方公里 |
0.84 |
0.84 |
3.本年征用土地面积 |
平方公里 |
0.39 |
0.32 |
#耕地 |
平方公里 |
0.15 |
0.22 |
4.绿化覆盖面积 |
公顷 |
464.52 |
408.43 |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
公顷 |
464.52 |
408.43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49.05 |
43.13 |
5.绿地面积 |
公顷 |
335.16 |
330.67 |
#建成区绿地面积 |
公顷 |
335.16 |
330.67 |
建成区绿地率 |
% |
35.39 |
34.92 |
6.公园面积 |
公顷 |
81.03 |
80.27 |
#公园绿地面积 |
公顷 |
87.81 |
86.84 |
7.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
万元 |
— |
— |
8.城镇绿色建筑面积 |
万平方米 |
— |
31.69 |
四、保障房建设 |
— |
— |
— |
1.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新开工套数 |
万套 |
— |
0 |
保障性住房本年完成投资 |
平方米 |
— |
0 |
#公租房 |
平方米 |
— |
0 |
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 |
平方米 |
— |
0 |
#公租房 |
平方米 |
— |
0 |
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 |
平方米 |
— |
0 |
#公租房 |
平方米 |
— |
0 |
2.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实物保障户数(在保) |
万户 |
— |
0.1912 |
3.公共住房租赁补贴户数(在保) |
万户 |
— |
0 |
4.实际开工的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套数(含货币安置户数) |
万套 |
— |
0.055 |
5.土坯房存量 |
户 |
— |
0 |
6.农村危房改造户数 |
万户 |
— |
0.0231 |
五、城市环境 |
— |
— |
— |
1.污水处理厂数 |
座 |
1 |
1 |
污水排放量 |
万吨 |
891.45 |
850.73 |
污水处理量 |
万吨 |
587.57 |
810.75 |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
% |
96.2 |
95 |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支。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5元,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07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8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08元,增长6.1%。
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2684人,回流人员再就业72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9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9%。
社会保险。2022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83万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2.6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10.54万人。
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涉及22747人,人均增加91.42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标准为每人每月115元。
2022年,加大加强社保卡发行情况清理、三代卡的发行、社保卡功能应用宣传及服务,推广使用电子社保卡,累计制发卡24.46万张,镇、村(社区)及合作银行服务点39个。
2022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4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万人。
2022年,医疗救助资助参保12989人、364.22万元。其中,低保 2624人、102.67万元;特困1499人、48.75万元;监测户136人、3.28万元;已稳定脱贫人员8730人、209.52万元。救助 5793 人次、466.54万元,其中:低保 4179人次、207.02万元;特困1186人次、121.73万元;监测户231人次、34.89万元;低保边缘家庭成员16人次、6.12万元;因高额费用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人员181人次、96.78万元。
民政救助。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374人,其中:城镇1771人,农村2603人。年末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448人,其中:城镇53人,农村1395人。年末临时救助累计329人次。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6个,床位1799张。其中:敬老院11个,床位1244张。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2年,我区PM2.5平均浓度为33μg/m³,同比反弹3.1%;PM10平均浓度为59μg/m³,同比反弹11.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29μg/m³,同比持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8μg/m³,同比下降33.3%;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为163μg/m³,同比上升12.4%;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0.9mg/m³,同比持平;优良率为86.8%,优良天数共计317天,全年共计污染48天(其中:轻度污染45天、中度污染3天、无重度污染天),同比下降1.9%,累计综合指数3.87,同比反弹4%,在全省65个区(含经开区)排名第38名。
2022年工业废气排放量75.307782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10.46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54.535吨,颗粒物排放量376.52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36.493637万吨,氨氮排放量2.489吨。
2022年,全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资料来源:公报中人口、财政、耕地面积、对外贸易、交通、邮电、旅游、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德阳市罗江区
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极端高温天气、缺电保供等多重冲击,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锚定加快建设“大同予共”的现代化罗江目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承压稳定恢复,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年终答卷。
一、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居全市第2,比绵竹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3.9%,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第二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4.1%,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第三产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4.1%,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三次产业占比为15.6:54.8:29.6,一、二、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5%、53.4%和30.1%,分别拉动GDP增长0.6、2.2和1.2个百分点。
2022年德阳及各区(市、县)GDP增长情况
单位:%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
罗江区 |
7.0 |
2.5 |
2.9 |
4.0 |
德阳市 |
6.4 |
1.7 |
1.5 |
3.1 |
旌阳区 |
6.4 |
1.7 |
1.1 |
2.9 |
广汉市 |
6.1 |
0.1 |
0.1 |
2.0 |
绵竹市 |
6.2 |
2.7 |
3.1 |
4.1 |
什邡市 |
7.3 |
2.2 |
1.8 |
3.9 |
中江县 |
5.8 |
1.8 |
1.8 |
3.3 |
2022年罗江、绵竹、什邡GDP及一二三产增速对比 单位:% |
||||||||||||||||
GDP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
罗江 |
7.0 |
2.5 |
2.9 |
4.0 |
4.1 |
5.0 |
4.0 |
3.9 |
7.1 |
0.4 |
2.0 |
4.1 |
7.5 |
5.2 |
3.7 |
4.1 |
绵竹 |
6.2 |
2.7 |
3.1 |
4.1 |
4.1 |
5.5 |
3.4 |
4.1 |
6.1 |
1.8 |
2.4 |
4.1 |
6.6 |
3.4 |
3.9 |
4.0 |
什邡 |
7.3 |
2.2 |
1.8 |
3.9 |
4.4 |
5.4 |
3.5 |
4.4 |
6.7 |
-1.0 |
-0.1 |
3.2 |
8.3 |
5.4 |
3.6 |
4.6 |
2022年罗江、绵竹、什邡GDP及一二三产增速排位 |
||||||||||||||||
GDP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
罗江 |
2 |
2 |
2 |
2 |
4 |
6 |
1 |
4 |
1 |
2 |
2 |
1 |
2 |
2 |
2 |
2 |
绵竹 |
4 |
1 |
1 |
1 |
4 |
1 |
6 |
3 |
6 |
1 |
1 |
1 |
3 |
4 |
1 |
3 |
什邡 |
1 |
3 |
3 |
3 |
2 |
2 |
4 |
2 |
2 |
4 |
5 |
3 |
1 |
1 |
3 |
1 |
二、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总产值23.4亿元,增长2.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4%;畜牧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5.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6.3%。粮食播种面积28.06万亩,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13.48万吨,比上年下降1.0%;粮食单位面积产量480.22公斤/亩,比上年下降 2.0%。四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24.31万头,下降2.0%;全年生猪出栏39.85万头,增长3.2%;猪肉产量2.98万吨,增长4.1 %。
2022年德阳各区(市、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单位:%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
罗江区 |
4.7 |
4.7 |
4.3 |
3.9 |
旌阳区 |
4.6 |
5.0 |
4.0 |
4.1 |
广汉市 |
4.9 |
4.8 |
4.2 |
4.5 |
绵竹市 |
4.8 |
5.4 |
3.7 |
4.2 |
什邡市 |
5.3 |
5.2 |
3.9 |
4.5 |
中江县 |
5.2 |
5.1 |
3.8 |
4.4 |
三、工业“挑梁”作用明显
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164户(实际报数企业15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居全市第2,比绵竹低0.2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5.1%,居全市第4(什邡21.2%、中江18.5%、绵竹17.2%、经开区10.2%、广汉7.2%、旌阳-5.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7%,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
从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市各区(市、县)在2022年6月均呈现断崖式下降,7月小幅回升,8月受限电影响全市工业回落谷底,9月开始逐步回暖。从6月开始绵竹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路领先,在工业强有力的带动下,绵竹GDP增速也从上半年开始一直保持全市第1。
四、服务业支撑有力
2022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4.1%,居全市第2,比什邡低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1%,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批零住餐四行业实现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7.5%、4.4%、1.6%、3.7%,分别居全市第3、第5、第5和第2。其中,批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6%,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全区重点行业服务发展总体平稳,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7.4%,居全市末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0.8%,居全市第1。
五、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 |
202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居全市第2。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6亿元,比上年增长5.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0.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餐饮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六、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
2022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居全市第3。分产业结构看:区属项目(不包含房地产及市局分割数据)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7%;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2%。分行业看: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5.4%;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8%,比全市高12.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2.1%,低于全市5.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2022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8.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0%,比全市高9.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0%,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02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4.8元,比上年增长4.3%,居全市第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8.2元,比上年增长6.0%,居全市第4。
总的来看,2022年全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经济全面恢复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转型任务较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用地保障、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明显趋紧,区域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下一步,全区上下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文旅活区、生态立区”四大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罗江新篇章。
责任编辑: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