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身上拔不下来的刺
与疼痛共存……
创伤如刺 疗愈以情
在跨文化碰撞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走出大陆,生活海外多年,这一人生经历让人一想到张翎的作品便会出现“文化冲突”这一“移民文学”中最突出的主题。是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还是后来的开花结果?张翎说她的写作就是在“旧瓶里装上新酒”,让读者从作品中感受到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她不断地将自己融入周遭的氛围之中,寻求与环境、与周围的人相协调的生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追求着真情与真爱。
本期云阅读作家专题荐书推出加拿大华裔作家张翎
的长短篇小说,在她的作品中,以风月写风云,与疼痛共存,带着独属于中国的创伤记忆走在文学的道路前沿。本期荐书
《交错的彼岸》
[加]张翎
正如莫言在序言中所讲的那样,这是一部侦探小说,因为它具备了侦探小说的一切条件;也可说是一部家族小说,因为作者用多重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南方的金氏家族和美国加州酿酒业大亨汉福雷家族的故事;还可以说是一部地道的情爱小说,这里讲述了形式和气质多样的爱情故事但几乎都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将其看作一部寻根小说也没有错,作家用写作在寻找自己的根,或者说她把写作当作了回归故乡和进入故乡历史之旅。这部小说的丰富和多解,让人感到难以言说,但这也正是它与众不同之处。
《流年物语》
[加]张翎
2009年,一个浑身名牌却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女人,正局促地在塞纳河畔踱步,她将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和一个陌生女人当面对峙,走上儿时与母亲牵手同去的路。命运奇妙地让这个家庭的女性经受一样的遭遇,共同叩问近三十年的婚姻为何存在背叛。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们会选择隐忍还是爆发?十件物品展现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家庭的真实生活图景,十段回忆串联起三代人一生的爱恨纠葛;人性的幽微、生活的苦难及时代的变革都在张翎笔下构建,展露其脆弱与温情。
《望月》
[加]张翎
义无反顾是巧合,摇摆不定是人性。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犹疑、困惑、挣扎是常态。书里的男男女女,如孙望月、宋世昌、刘晰、南星子,在选择了要走的路之后,并非义无反顾,而是犹犹豫豫地揣摩着那条未选择的路,分析利弊,长吁短叹。如同流出了源头的水再也回不到源头,故乡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午夜梦回的情怀,而他乡才是日日相对的现实。可他们却又始终与那个现实若即若离,不能完全融入其中,于是,就成了他乡和故乡中间的边缘人。
《阵痛》
[加]张翎
1942-2008年,将近七十年的光阴,足以囊括一段厚重历史的风云变幻。故事中的三代女人,生于三个乱世,又在三个乱世里生下她们的女儿。女人拼了命地逃离过往与故乡,却始终无法逃脱宿命套在她们身上的镣铐,她们注定要世世代代在孤独中经历生产的阵痛。女人的痛,来自男人和世道,可是男人无能为力,世道无可奈何。女人能做的,唯有以隐忍的姿态反抗。好在上帝是公平的,那些历经苦难而屹立不倒的女人,最终看到了生之希望。
《邮购新娘》
[加]张翎
这是一部很难定义的书。从娱乐角度来讲,可看作一本言情小说,每对男女的爱情故事,精彩且揪心,结局意外且无奈;从历史角度来讲,堪称一部女人的抗争史,这个家族的三代女人,与历史抗争,与现实抗争,有时输,有时赢,沧桑厚重的历史,反倒成了女人的陪衬;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这是一个迁徙的故事,所有种族的移民原因,无非是为了寻找机会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人类自我价值意识的觉醒;从文化角度来讲,这是一部寻找之书,寻找家园,寻找归属,寻找感藉。书似乎有点难懂,但道理简洁明了,一言以蔽之:我们苦苦求索,无非是为了安顿皮囊和灵魂。
【END】
责任编辑:区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