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区文广旅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得到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让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
坚持保护为先,让非遗“活”起来。
积极推进实施了庞统祠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建设项目、李调元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修缮、环境提升、展览设计、非遗活动等多个方面,确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成功新申报罗江倒罐菜制作技艺、罗江卤鹅制作技艺2个德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功申报王明富为德阳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全区启动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工作,对非遗资源进行摸底调研,新挖掘金山镇掐丝唐卡画、调元镇百花粉丝、新盛镇手工麻饼等项目。建立健全非遗项目、传承人、工坊等名录保护体系,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6大类27个非遗项目,5个非遗传承人,2个非遗工坊。
坚持传承为重,让非遗“兴”起来。
积极培育非遗传承新土壤,着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在糯米咸鹅蛋、明富大漆非遗工坊内建设集非遗展示、传习、创新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加强校地合作,组织在罗各大院校学生开展非遗研学活动5场次。积极发挥非遗课堂、非遗展厅宣传培训展示作用,让非遗走进生活,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10余场;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举办“走进中国川剧·体验戏曲之美”——肖得美戏曲文化进校园讲座,川剧艺术家向学生讲解川剧的历史、服饰、化妆、表演技巧等,邀请学生体验川剧化妆和表演,学习川剧的基础动作和唱腔,亲身体验川剧的魅力,系列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让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坚持创新发展,让非遗“火”起来。
积极探索非遗创新发展路径,策划“非遗+”系列活动,让我区非遗成功“出圈”。推出“非遗+文艺演出”,举办庞统祠庙会、鄢家鸽子会、川剧折子戏、白马关非遗嘉年华活动等特色民俗活动,成功塑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提高了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非遗项目绽放异彩。推动“非遗+展会”,与成华区进行联动,在5·19中国旅游日“都市看熊猫 安逸耍成华”和金山镇富荣村夏季“村晚”活动中,打造文化集市板块,积集中展示非遗技艺、展销非遗文创,极推动我区非遗“走出去”不断扩大我区非遗“朋友圈”。探索“非遗+影视”,策划拍摄的网络纪录片《我的朋友李调元》荣获2024年“神秘蜀韵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传播大赛一等奖,火爆出圈,深得大家喜爱。
责任编辑:区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