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主动公开 / 基层政务公开专栏 / 领域分类 / 公共文化服务 / 公共服务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 正文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打造省级优秀非遗工坊

索  引  号:510626-2024-013691 文   号: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4-11-27 来源:区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分享:


区文广旅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做好文化遗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打造糯米咸鹅蛋省级优秀非遗工坊,助力罗江经济社会发展

一、申报提档,让文化遗产“上台阶”。做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品级提升工作,通过发挥优秀项目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积极组织糯米咸鹅蛋传统制作技艺参加第六批四川省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报,通过评审,实现了全区省级项目的“零”的突破入选“天府旅游美食(100道)名录”“四川省首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传承人谢玉蓉获2022年省政府“金熊猫奖”。打造糯米咸鹅蛋区级非遗工坊,开设非遗体验餐厅1个,非遗体验文化场所、展示场所各1处。

二、传承弘扬,让古老非遗“焕新彩”。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面向全区大中小学生,普及非遗知识、传习非遗精髓,让青少年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充分发挥青少年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利用节日、节会开展非遗宣传和推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糯米咸鹅蛋制作技艺”传承人谢玉蓉向游客讲解糯米咸鹅蛋的制作方法及步骤,让深入了解罗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三、拓宽产业,让罗江非遗惠民生”。糯米咸鹅蛋非遗工坊依托经营主体潺亭记忆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购农户新鲜鹅蛋8至10万枚,农户从最开始的17户发展到固定农户96户,散户400百余户,利用自己的销售平台为农户销售水果猪牛羊、家禽和禽蛋等农牧产品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体验餐厅潺亭记忆,每年营业额100余万元。解决了5名员工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5.8万。非遗工坊每年制作售卖的糯米咸鹅蛋和鹅蛋清面条等手工美食,年产值约400万元并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为罗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添彩。


责任编辑:区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