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局:
罗江区文广旅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聚焦编制规划,推动文物保护
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将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已完成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庞统祠、万佛寺、景乐宫、奎星阁)的现场文物矢量数据采集,实现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对接,为文化遗产保护奠定坚实基础,计划给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全区所有不可移动文物矢量数据采集,实现全域文物与国土空间“一张图”对接。出台《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乡镇职责,加强制度保障。高效整合全区资金、人才与技术资源,实施庞统祠博物馆消防工程项目、国立六中四分校校史馆建设项目。2024年区级财政预算6200余万元,重点推进庞统祠博物馆与李调元纪念馆的文物保护与品质提升。系统推进李调元历史文化名人传承工作,拍摄《我的朋友李调元》短视频8集,收集整理出版《李调元研究》第四辑。加强对石窟寺保护,计划今年对境内石窟寺加装视频监控和数字建模。
(二)聚焦品级提升,推动非遗传承
建立非遗项目库,现全区共有省、市、区级非遗项目27个,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6大类。其中省级非遗项目3个,分别是李调元传说、庞统祠庙会、糯米咸鹅蛋传统制作技艺,市级非遗项目6个,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人。联合区委组织部出台《文旅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对申报成功的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放奖励资金,累计已奖励非遗人才、项目50余万元。2024年以来,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品级提升。成功新申报罗江倒罐菜制作技艺、罗江卤鹅制作技艺2个德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组织“马鞍山制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明富参加第八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糯米咸鹅蛋非遗工坊参加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申报。
(三)聚焦品牌创建,推动融合发展
结合县域片区划分,完成罗江省级经济开发区片区旅游规划专章编制、文旅科教城乡融合片区旅游专项规划初稿,完成《罗江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高标准实施白马关景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白马关景区户外运动营地等文旅项目,成功申报隐海·调元文化产业园为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获得补助资金1000万元。成功创建鄢家镇星光村、白马关镇凤雏村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打造4个德阳文旅名村,白马关户外运动营地获评德阳市首批金顶级露营基地。与成都市成华区联合举办了“都市看熊猫 安逸耍成华”文旅宣传推介活动,积极推广罗江文化遗产。
二、下一步计划
(一)持续深化文化挖掘
聚焦我区独有的三国文化、蜀道文化、调元文化等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深挖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创意表达方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系统推进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摸清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状况,严格落实《罗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二)稳步强化非遗传承
在全区启动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工作,对区域内非遗资源进行普查。对省、市、区等三级非遗项目完善图文记载资料以及视频资料,建立非遗名录体系和非遗传承人动态管理台账。积极组织非遗资源参加各级非遗项目申报,严格落实《文旅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加大对申报成功的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奖励力度。支持建立非遗工坊,提供要素保障,如为“糯米咸鹅蛋”非遗工坊免费提供生产用房。
(三)积极推进文旅融合
突出规划引领,推进全域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庞统祠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建设项目,加强指导嘉禾庄园、隐海·调元文化产业园等文旅融合项目。做好德阳文旅名村及精品村的打造提升工作。紧抓承办大蜀道文旅发展联盟理事会议这一契机,深度推进成德眉资区域间文旅合作交流。携手武侯祠、剑门关等标志性历史遗址,共建历史遗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三国文化游”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责任编辑:区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