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二审开庭,法庭当庭宣判,驳回余华英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余华英及其同伙从1993年起,一起拐卖多名儿童;2022年7月,余华英因涉嫌拐卖儿童罪,被刑事拘留;2023年9月18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余华英提出上诉;2023年11月28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二审开庭;二审庭审后,检察机关提出发现余华英有漏罪未处理,建议发回重审;2024年1月8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发回重审;2024年10月11日,案件在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一审开庭,余华英被控拐卖儿童人数从11人增至17人;2024年10月25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认定余华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判决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当庭表示上诉。
对于万千家庭而言,孩子就是一切,一个孩子被拐卖,就等于摧毁一个家庭。对于此类犯罪,严厉打击是一方面,更需要的是预防,加强孩子的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防拐骗知识吧!
识别人贩子的伎俩
1.物质利诱:人贩子善于利用零食、玩具、手机、网络游戏等物品或手段吸引、诱骗孩子。
2.伪装取信:有的人贩子敲门假称送外卖、送快递等,孩子们一旦信以为真开了门,就容易给人贩子可乘之机。
3.调虎离山:有些人贩子是分工明确的团伙作案,有的负责以请求帮忙、假装强抢财物等方式故意吸引家长的注意,其他人则趁机拐走孩子。
4.熟人拐骗:有的人贩子会故意套近乎,接近大人和孩子,甚至不惜花费一段时间骗取信任,再借机拐走孩子。
5.强拉硬拽:有些人贩子会直接使用暴力强抢孩子,令孩子和家长猝不及防,甚至有的还倒打一耙,将家长污蔑成人贩子。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风险
犯罪分子通常抓住孩子年龄小、缺少防范心理、易听信别人的特点,利用引诱、强迫等手段实施犯罪。为防止拐骗事件的发生,增强儿童警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长要特别叮嘱孩子以下几点:
1.树立防范意识。小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独自上下学,一定要等到家长来校接送,或者路上和同学结伴而行,不要轻信陌生人,因为再凶恶的人贩子,接近小朋友时都会换上一副和善的面容。
2.时刻警惕诱惑。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坚决拒绝他们的诱惑。
3.不能随便开门。在家中时,有陌生人敲门,我们要请家长开门;如果家长不在,我们不仅不能开门,也不能让对方知道只有我们自己在家;如果对方不离开,甚至开始撬锁,我们应该马上报警或打电话求助家人。
4.遇事先和家长老师商量。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会解决,擅自做主往往会导致危险发生。遇到有陌生人佯称你家中有紧急事情,需带你离开或带你去找父母时,不可轻信他的话。可立即报告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
5.学会拨打紧急求助电话。熟记报警电话,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与父母外出走散了,应该向警察、保安等穿制服人员求助,避免跟陌生人去找家长。
法条链接
拐卖儿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儿童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能被判处死刑。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是以出卖为目的,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的,就以拐卖儿童罪论处。
拐骗儿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拐卖儿童是出于贪图钱财、贩卖牟利,而拐骗儿童多是为了收养或者使唤、奴役,但两种极端损人利己的行为,都同样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
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儿童罪妨害公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儿童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对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儿童的首要分子,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儿童罪定罪处罚;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责任编辑:白马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