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维护辖区范围内游客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整体部署,结合我景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
(一)为有效加强对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兰 军 白马关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黄杨基 白马关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赖 琴 白马关景区服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黄杨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震洲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值班电话:0838-3202577。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执行上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各小组成员在景区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1.景区办公室:负责后勤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灾情预报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及处置情况,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和组织调运救灾物资。
2.规建股:负责监督指导各村落实地质灾害专门监测人员,确保24小时监测监控到位。发生险情、灾情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对易发生的次生灾害,采取紧急措施处置。及时收集上报险情、灾情情况。
3.综合股:协助灾民设置避险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组织转移、安置和救济灾民,及时向景区指挥领导小组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4.派出所: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积极预防和处置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灾区交通疏导工作。
5.卫生院:及时抢救伤病员,做好灾区防疫工作,监督和防止灾区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及时向景区领导小组报告医疗救助和防疫情况。
6.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抢险救助工作。
二、监测和预警预报
(一)景区管委会加快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立地质灾害预防和监测体系,及时报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气象和汛情信息。
(二)加强险情巡查。景区同各村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险房、险段的巡查和监测力度,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向本级和上级政府报告。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
(三)景区管委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管委会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后,要立即摸清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汇报。
(四)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所在景区管委会或镇政府报告。景区管委会或镇政府根据灾情实际情况,及时动员组织灾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强制组织避险疏散。景区管委会要与重要地质灾害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控人、危险区内的群众加强紧密联系。对照“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工作。
三、应急措施和保障
凡接到上级相关部门关于地质灾害信息预报或险情电话,综合股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告知地灾隐患点村及监测人员。派出所负责做好地灾防御抢险和疏散避灾人员转移工作;景区办公室负责急救抢险物资的储备供应工作,及时报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气象和汛情信息发布工作;卫生院负责抢险应急药品、设备的调配;规建股负责做好地灾隐患点人员避让落实工作。
四、信息传递和报告
地灾隐患点如发生险情,所在村要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景区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报告,迅速组织地灾隐患点群众避让,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抢险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救灾抢险工作,各村应组织抢险队配合。卫生院负责抢险的应急药品、设备和人员的落实。
五、工作要求
(一)重视通讯与信息传递机构的建设和升级换代,确保在灾害发生前、灾害处置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的信息畅通。
(二)景区管委会根据近三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经费情况,将本年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经费纳入计划,重点保障,以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减灾工程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储备和分析能力建设,满足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四)建立救治物资储备制度,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建立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以及生活必需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储备制度,确保货源供应充足,保证应急抢险救灾队伍技术装备及时更新。
(五)加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和有效。
责任编辑:白马关景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