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能问答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政府2020年度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510626-2021-041922
文  号: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1-01-29 来源:德阳市罗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2021年1月26日在德阳市罗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德阳市罗江区委副书记、区长 邹远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带领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克服罗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艰难险阻,凝心聚力、担当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大幅进步。

——过去五年,我们抓住了最根本的问题,着力扩总量、提质量,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三次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19.1:55.7:25.2优化为16.6:54.8:28.6;县域经济由全省75名上升至48名。坚持“一主两辅”发展思路,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82.2%,规上企业较“十二五”末净增41家,经开区作为经济主战场,面积由“十二五”末的12.16平方公里拓展至15.8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291家;壮大农业产业,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现代农业园区初具雏形,农林及渔业增加值达25.5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2.5%;做优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50%,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4%。

——过去五年,我们盯牢了最直观的问题,着力强基础、提品味,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展露新颜,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2:1缩小为2.04:1,城镇化率从41.76%提高到47.5%。完成自来水厂改扩建等80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凯悦广场、1788商业街城市综合体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四大革命”,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指标持续改善。

——过去五年,我们把握了最关键的问题,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完成撤县设区,罗江成为德阳第二区,全面完成行政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村级组级建制调整,行政机构精简至26个,行政村精简至62个。71项深改事项扎实推进,“医院集团”、农民专合社整县质量提升等全国示范,农联改革、定向议事代表等重点领域改革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过去五年,我们关注了最现实的问题,着力惠民生、促和谐,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7.7%、9.6%。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总计投入9.98亿元,实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就业等民生项目。养老、医疗等保险扩面提标;认真落实创业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全区5222户、11847名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平安罗江”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满意度测评保持全市领先。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全面停摆,产业发展陷入低谷,两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不期而至。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团结一心,沉着应对,负重前行,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增长1.6%(预计,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7亿元,增长15.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30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4元,增长10.3%。

一、疫情防控在常抓常严中持续巩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团结一心,迅速打响“抗疫阻击战”,共同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全区无疑似病例、无确诊病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建立“五级联动体系”(1)和“六级防控体系”(2),落实“四早”(3)措施,投入69.84万元,对因疫情造成困难的群众进行主动帮扶,实现了本土安澜。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选派2批5人次援鄂医疗队驰援湖北。啃下复工复产“硬骨头”,出台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40余条,为区内各类企业“减、免、缓”缴社保费5762万元,发放稳岗补贴、失业补助等各类资金2535.87万元,惠及企业职工10582人。

二、经济质量在提速提效中持续壮大

(一)工业经济蓄势而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按照“一园一主业”的要求,瞄准新材料发展方向,川纤无机非金属产业园、流能微纳技术等20个项目全面启动,朗迪新材料、蜀福本汽车零部件一期等12个项目建成投产。产业优势不断凸显。重点支持以玄武岩纤维及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发展,世界首套万吨级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成功点火并正式投产,成功创建“中国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安居路、团结路二期即将竣工投入使用,金山幼儿园、罗江区第二人民医院均已开工建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7家,“四上企业”(4)R&D费用投入1.19亿元,同比增长52.7%。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26亿元、同比增长2%。

(二)乡村振兴成绩斐然。产业基础持续巩固。晚熟柑橘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4000亩。现代农业园区达到29个,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7.95万亩,产量13.46万吨以上。生猪出栏36.27万头,小家禽出栏605.53万只,水产品产量1.32万吨。新型主体持续壮大。新培育家庭农场546户,省级专合社示范社5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市级7个,发展高素质农民209名,成立全市首个家庭农场协会。品牌创建持续发力。建成“田间”冷链集配10个,新增“两品一标”(5)农产品6个。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鄢家镇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金山镇二龙村、新盛镇老君村、白马关镇宝峰村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三)文旅商贸繁荣活跃。文体服务再提升。举办“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20余场次,开展线上文体活动30余场次、全民健身体育活动6次,累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农文旅融合再加速。扎实推进白马关镇传统村落保护等文旅项目建设,举办贵妃枣生态旅游节、2020年川菜川剧文化周等大型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7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49亿元。白马关景区荣获2020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商贸服务再提质。白马关旅游休闲服务集聚区纳入全省首批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示范激励。培育电商新业态,建立“四川罗江网络直播基地”,开展网红扶贫忙等活动,有效解决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问题,“三变模式”(6)受到上级肯定和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培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好吃罗江”消费高地,常态组织“夜罗江·梦潺亭”实景演艺,形成罗江夜间经济新地标。

三、发展活力在开放开明中持续迸发

(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更高效。坚决做好行政审批“一枚章”、申请事项“一次办”、签约开工“一百天”,全年共下沉公共服务事项107项、村(社区)代办事项87项,“一次办”事项203项,为239户企业落实“零成本·一日办”,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达到87%。涉企服务更周到。投产前,项目秘书全程代办,全环节“保姆式”服务;投产后,专班运行,驻企特派,全过程“专家式”服务。每月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一期一主题,帮助企业解决7大类,120项问题。

(二)开放合作互利互赢。强链补链,精准招商。绘制招商地图,开展招商活动100余场次,新引进项目17个、协议引资85.72亿元,三猫科技、贝斯特等企业成功签约。借智借力,携手共建。与中国复材协会、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等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成都高新区、郫都区等地签订区域合作协议,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创新平台4个,四川玻纤、迪弗电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顺利推进,新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成功入选四川省科技创新法治示范区创建试点单位。

(三)改革创新多点突破。完成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精减村(社区)至93个,减幅36.7%;小组减少至526个,减幅52.27%。深化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效能。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8件,较上年同期增长27.5%。稳步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7)、基层治理等试验试点工作。以“定向代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入选第二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四、城乡环境在宜居宜业中持续提升

(一)城乡面貌焕发生机。补齐规划短板。启动实施规划“大会战”,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各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第一批34个村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罗江南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加快项目建设。完成城区中心综合市场改造,完成雾里水乡、京湖公寓、麓峰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2021年20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期工作和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完成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基本完成罗江县棚户区、城区西片区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德罗干道稳步推进,完成德罗干道北延线前期工作,G108线永平大桥加宽改造工程、罗江城际列车客运枢纽站等项目全面完工。完成路旅融合产业道路建设20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高标准推进垃圾、厕所、污水和彩钢棚整治“四大革命”。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投入1200万元配齐城乡环卫设施。建成2万余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建1万余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以上。投入5327万元,建成93个污水处理站点,58个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占比达到93.5%。完成彩钢棚整治17.7万平方米。成功争创全国农村整治试点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全省唯一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名单。

五、三大攻坚在群策群力中持续推进

(一)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抓户户稳定脱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个有”一户都不能漏、一项都不能少目标任务,开展逐户筛查、查漏补缺,全区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0143元,居全市前列。抓人人决战决胜。落实“周三”走访帮扶工作制度,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扎实推进消费扶贫,投入消费扶贫资金300余万元,认真开展就业扶贫,3989名贫困人口实现务工就业。抓事事圆满完成。圆满完成“百日会战”“问题整改清零”省级脱贫攻坚调查等重点工作任务。

(二)污染防治常抓不懈。抓好问题整改。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和自查问题整改,金路树脂电石渣堆场治理、“就地改造”工作和烟道治理取得阶段性胜利。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源头治理、综合防治,开展大气污染防治“10+1”臭氧防控专项行动(8),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6.6%、16.8%,优良天数310天,优良率84.7%。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完成入河排口监管及规范化整治、重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分,全面推动城区雨污管网综合治理,全区重点考核断面均达三类以上水质。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新植树5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40.62%。

(三)风险防控坚定有力。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全年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4亿元、特殊转移支付7348万元,新增专项债券项目19个、发行新增专项债券5.9亿元、一般债券1759万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7100万元。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分别削减18%和10.65%。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全年偿还到期债务5.2亿元。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持续做好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等工作。

六、民生事业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改善

(一)民生保障守住底线。千方百计保就业。持续开展就业服务等专项活动,开展技能培训1800人次,促进城镇新增就业281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千方百计保民生。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以上;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十六”连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16万人,任务完成率达100.8%;为符合计划生育“两项制度”的20227人发放了奖励扶助资金2668.56万元。落实各类困难救助帮扶资金4896万元,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实现应保尽保,为88户住房困难家庭配租公租房;在全市率先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全省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

(二)公共事业全面进步。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区二幼正式投入使用;高考成绩再创佳绩,罗江中学2020年高科本科上线率和综合考评居全市第一。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入住,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实训大楼完成建设,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扩建、职教园区输油输气管线迁改有序推进。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完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引领建设和4个标准5人制足球场建设。养老体系更加健全。成立农村敬老院服务中心,新增和改造公、民办床位444张,建设城乡养老服务设施3个,为3100余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24815名7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医卫水平大幅提升。区人民医院老年病区、肿瘤病区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开工建设;探索“全专结合”(9)家医签约服务,覆盖17548人;血防消除达国家标准、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级评估。拥军优抚再创佳绩。退役军人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区,金山镇荣获四川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三)社会治理有力有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收集研判处置重要涉稳信息3400余条,化解涉稳隐患107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3.7%。推动平安罗江建设。完成“雪亮工程”监控点位382个,“平安街村”监控点位4200个。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成立基层治理委员会,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注册志愿者6.53万人、志愿服务团队300支。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森林防灭火、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领域监管持续加强,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成功应对连续旱情和洪涝灾害。

七、自身建设在从严从实中持续加强

(一)依法行政。坚持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全年开展会前学法20次。组建法律顾问团,提供审查意见59条。坚持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年审查行政决策事项87件,合同530份,重大投资协议68份。进一步巩固“四点四级”(10)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础。认真开展执法“四不”问题(11)专项整治和“万案大评查”活动。

(二)高效施政。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精文简会要求,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全面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12348法律服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服务平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82件,满意率达100%;落实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18件;积极回应参政议政意见建议,办理《社情民意》4期。

(三)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做好“以案促改”工作。进一步完善财经、基建、人事等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纵深推进政务公开建设,落实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扩大公开范围,深化阳光问政,拓宽监督渠道,全年共公开政务信息12000余条。

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国际环境瞬息万变的双重压力,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总要求,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稳就业、稳投资等9个工作方案,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此外,统计、审计、档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国防、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对台、红十字、外事侨务、机关事务、防震减灾、移民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倾心奉献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同志,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罗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认识到,虽然取得了以上成绩,但仍有3项“十三五”发展指标因疫情原因未达到预期,下一步我们将在“十四五”期间予以统筹考虑。同时,我们在发展中依然面临底子薄、财力差、负债重、运行难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产方面,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现代农业产业园还未发挥规模效益;二产方面,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全,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未实现突破;三产方面,城镇化水平偏低、新型服务行业落后,消费能力差,局限于本土消费。此外,金融、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城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居环境品质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尚不均衡,民生改善力度仍需加大;少数干部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认识不深,执行落实力仍待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对照中省市要求仍显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十四五”工作展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罗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要求,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坚决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围绕成渝地区“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按照区委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玄纤之都、文旅智谷、科教新区、幸福家园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区域协同、改革开放、城市功能、生态建设、治理效能、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着力打造“两地两区”,全力塑造“天府封面、蜀道门厅”城市新形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罗江开好局、起好步。

——产业定主线,配套立长远,打造成都都市圈新兴产业协作区。瞄准“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目标,培育“十亿级企业、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发挥先进池窑法技术优势,围绕玄纤下游产业形成先进复合材料产业生态圈,构建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龙头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推进以特种树脂、纳米材料为代表的其他先进材料产业,建成国家级玄武岩纤维产业化基地、纤维复合材料高新技术转化应用基地,打响“中国玄武岩产业基地”品牌,树立“中国纤维复合材料集聚发展示范区”旗帜。

——文化做核心,业态添活力,打造成都都市圈休闲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三国文化、调元文化、蜀道文化智慧内核,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文创+”行动,创意化打造文旅体深度融合产品,打响“川味罗江”IP。突出白马关景区核心地位,加强与成都武侯祠、广元剑门关、南充阆中古城等合作,塑造“蜀道门厅”,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点,融入龙泉山旅游大环线。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推动文创体验、休闲度假和观光康养协同发展,打造成渝地区一流、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规划谱蓝图,融合助发展,打造成都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以科研为核心、教育为动力、产业为承载的产学研用互动平台。坚持深化产教融合,高水平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接轨成都、链接国际,深化与成都交流合作,协同建设成德眉资研学实践基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跨越式发展。探索建立高等教育、产业园区、企业联动的教育发展新机制,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链配套设置,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校企、校地、产教融合发展,助力德阳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民生兜底线,建管出成效,打造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坚持“三生”融合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以公园城市理念重塑罗江发展空间,塑造“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城市形态,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有机融合城市和田园要素,加快建设“出如画、入有余、大和谐、同快乐”的美丽乡村。持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高效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将罗江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美丽幸福城市。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的工作总体思路是: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区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抓紧抓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土地整理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推动乡村振兴新进步;以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新突破;以承办好全市服务业暨文旅发展大会为契机,推动文旅产业和服务业新发展;以园区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补短板项目为载体,推动发展承载能力上新台阶;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幸福指数新提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到2021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76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态势基本一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全年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全年力争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或限上零售企业5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9亿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5元,增长9.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10元,增长8.5%。

一、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疫情防控由常态转为长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持之以恒、慎之又慎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着眼人物同防。持续做好境内外高(中)风险地区来(返)罗人员规范管理,进一步压实人员摸排、转接、管控各环节责任,优化衔接机制,确保全程闭环;加强进口冷链物流监管工作,严格落实预防性消毒、索码验票、溯源管理、物品检验、环境消杀、人员健康管理等措施,全面降低输入风险。着眼重点盯防。持续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感染防控,规范和加强隔离场所管理,严格落实学校、商场、超市、交通场站等场所防控措施,严防聚集性疫情。着眼常态防控。进一步细化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制度,做实做细常态化监测预警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提升群众个人防护意识,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开展多病共防;不断提升物资储备和后勤保障力度,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着眼专业设防。树立底线思维,加强技术储备,稳步推进应急救治、核酸检测、流调、环境消杀等专业能力建设,全面做好人员、技术储备。

二、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产业经济由量变实现质变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为主线,紧扣“三大变革”(1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推动工业健康发展。坚持发展主导产业。以玄武岩纤维代表的新材料为重点,支持以四川玻纤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投资35亿元建设涵盖池窑拉丝、工业织物、复合材料、光学材料四大板块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园。支持金路树脂实施“倍增计划”,将新材料PVC生产纳入主攻方向,推进电石渣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实现转型升级。支持以重明游乐、欧盛光学等为代表的新材料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全年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40亿元。依托成渝绵电子信息产业,支持艾华电子、致达电子等企业发展,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预计突破60亿元。推动流能微纳科技、汇利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做好贝斯特、蜀福本等企业的培育服务工作,全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预计突破80亿元。加快园区功能平台能力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深与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大园区研发投入,推动以玄武岩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在水利工程、核工业、交通建筑、高压管道等领域全面研发和应用。力争建成中科院成果转化产业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市级产学研合作平台3个,真正形成头雁效应,引领园区发展。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将经开区规划面积在15.89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力争拓展至21平方公里,加快完善标准化厂房、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引进知名服务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集中式、智慧化团餐服务,着力建设企业员工休闲娱乐区,围绕“两湖两水”,打造科创走廊,实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景区”的美好愿景。

(二)增强现代农业活力。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2个。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启动金山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完成6个土地双挂钩项目,成立7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推动13个新村聚居点建设。全面确保粮食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2万吨以上,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和油菜制种基地4万亩以上,年产优良种子820万公斤以上。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园区软硬环境,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个,争创省级园区1个。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全面推广数字农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罗江农业大数据中心,启动农业气象等领域研究成果转换。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组建镇级为农服务中心2个。全面推进农联改革,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全国试点工作,建设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9个,组建区域性、行业性、产业链合作联社4个,入社农户占农业经营户的50%以上。新增家庭农场60户,培育区级示范场93户。

(三)促进文旅融合互动。以会促建、带动发展。结合全域旅游规划和天府旅游名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项目,完善民宿、景区、公服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诗歌博物馆、诗歌大道、非遗基地、德罗干道景区连接线、白马关户外运动营地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宝峰山森林公园、白马关文旅广场、金牛古道北延线项目。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中国乡村诗歌节”、全市服务业暨文旅发展大会、川菜川剧文化周等特色活动。加大投入、串点成环。成立文旅产业投资公司,搭建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支持调元文旅小镇、新盛鄢家乡愁记忆公园、略坪川菜食材基地等节点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环线,构建“一核一环”的空间布局。丰富业态、刺激消费。持续完善服务业“1+3”规划体系,结合电商运营高地、农商互联、仓储物流,合理布局产业、包装项目;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培育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以夜间经济、城市区域业态升级为契机,激发新消费热点。

三、登高望远、持续发力,改革创新由一隅辐射全域

坚持开放为先、深化改革,着力开创发展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一)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推动审批更高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建立各部门政务数据实时共享的信息交换体系;申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加强智慧政务建设,提升审批效率。推动环境更优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园区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制,下放事项权限“一放到底”,实现园区服务封闭式运行,继续办好“企业家沙龙”,做实驻企特派员制度,细化、升级代办帮办措施,确保企业办事“零跑路”。推动服务更便民。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放权赋能,提升水平,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二)打造开放合作高地。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与成渝绵相关区(县)和产业功能区的合作,按照“总部+基地”“头部+配套”“品牌+代工”“研发+制造”的模式,实现干部互派、项目共引、科技共创、成果共孵,共建飞地园区,打造成德绵产业协作先行示范区。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的原则,推动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打造“人才+科技+资本+项目”的招引新模式,努力引进一批有影响的大项目、战略性的新兴项目和领军型的龙头企业,全年力争引入招商引资项目3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革项目推进机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持续推动社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竞争立项机制,进一步调动项目业主单位包装、储备、申报、实施项目的积极性,提升政府资金使用质效。推进国企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投融资改革,推广融资租赁、拨改投等模式,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事业投融资新机制,解决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改革人才招引机制,推行“周末工程师”(13)模式,灵活柔性引进专业人才。

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城乡面貌由颜值走向品质

坚持规划引领、高标推进,紧紧围绕“城景相融、人城相宜、精致隽秀”的目标,讲好“小城故事”,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做美做实城市建设。按照“南进东优中提升”空间优化思路,持续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功能完善、服务提质。优化城区路网。启动沿凯江两岸景观绿道、景区至城区连接道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丰富城市内涵。启动实施奎星阁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潺亭水城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奎星阁、西城区棚改,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城区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建好城市新区。实施周家坝生态湿地保护工程等项目,启动城东片区土地综合开发,打造城东新区。扩大城市影响。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重点在西成高铁沿线开展城市推介。强化城市管理,实施城乡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城区微空间改造项目,持续推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治理和拆违控违工作。

(二)推进交通互联互通。融入成德绵区域交通体系。启动S11市域铁路罗江延伸段项目前期工作,强力推进德罗干道施工进度,力争德罗干道北延线开工建设,配合做好G5高速扩容项目建设,加快S211德阳至绵阳机场快速通道、S419(罗江段)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改善区内交通路网。实施G108线永平大桥至罗蟠路口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完成20公里农村公路和3座危桥改造。

(三)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推动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持续做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建设工作和四川省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在7个镇10个村开展聚居点“厕污共治”,10个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比例大于90%。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支持金山镇、白马关镇、略坪镇创建省级中心镇。用好用活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基地,持续深化推广星光村、万佛村共同缔造经验,深入开展共同缔造试点村评选工作。

五、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三大攻坚由决战迈向决胜

坚持持续用力、纵深推进,瞄准巩固和扩大三大攻坚战果这一目标,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人民认可、历史认同。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返(致)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在全区推广“三全”做法(14),在操作层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无缝对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积极保持“五年过渡期”(15)现有脱贫攻坚政策稳定,率先探索将脱贫攻坚帮扶力量转变为乡村振兴推动力量。

(二)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驰而不息打好“三大战役”,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整改,有效遏制臭氧超标势头,改善空气质量,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抓好水系保护修复、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和安全利用、水源地保护,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全力以赴筑牢生态屏障,启动储备林项目建设。建设白马关特色气候小镇,打造德阳中心城区“城市绿肺”生态资源品牌。不断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智能化、智慧化监管,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建设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全面、创新高效的立体监测网络,持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筑牢风险防控基础。强化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债务存量,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偿还到期政府债务2.56亿元。多方筹集资金,继续加大一般债和专项债争取、发行力度。防范地方金融风险,进一步规范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经营活动,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做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全口径整合项目资金,实行精细化管理。坚持预算刚性约束,不断健全财政专项资金支付机制。

六、顺应民心、尊重民意,群众期盼从民生走进民心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推动民生保障全覆盖。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首要目标,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继续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等重点人群就业。社保、医保持续扩面增收,力争实现应保尽保。继续落实好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民生扶持政策,做好残疾人、留守儿童、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加快推进退役军人服务超市试点工作。着力做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完成罗江区田径运动场、恒温游泳馆建设,完成4个5人制足球场建设;二是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80个;三是建成10个邮票公园;四是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2000人次;五是建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家,市儿童福利院全面投入使用;六是完成文化惠民演出30场,建成气象科普互动展示厅1个,开展科普活动5场;七是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查860对,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各8000人;八是新建青年人才之家1个;九是全力推进2021年2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十是推进“金通工程”(16)建设,完善农村预约响应式服务,确保镇村100%通客车。

(二)推动公共事业均衡化。教育事业全面提质。加快推进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扩建、德阳通用电子学校扩建项目建设,完成金山幼儿园建设并投入使用。深化教育改革,稳妥推进学区化办学。统筹管理高教职教园区各类资源,探索组建科教集团。健康罗江全面深化。全面建成区人民医院老年病区、肿瘤病区,力争完成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加快推进罗江医院集团信息化建设、总院长负责制、医保支付改革。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继续争创全国中医药先进县。

(三)推动社会治理上台阶。全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深化“智慧·平安罗江”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扫黑除恶治乱长效机制、夺取禁毒人民战争新胜利。深化城区“1+2+N”(17)和农村“一村一辅警”社区警务模式,扎实推进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完成第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建立更加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管理处置体系,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推进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地灾防治、防汛减灾、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夙夜在公、矢志为民,政府职能由管理变为治理

坚持担当作为、务实重行,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推动政府工作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迈进。

(一)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持不懈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坚持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纪委监委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扎实推进审计司法监督全覆盖,管好用好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规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以政府的“法治指数”提升社会的“公平指数”。

(三)坚持廉洁从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遵守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紧压实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狠抓廉政风险防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保持政治清明、清正清廉的良好政府形象。以政府的“清廉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放心指数”。

各位代表!历史的航程千磨万击,拓出勇毅前行的航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谱写罗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五级联动体系:即疫情防控区、部门、镇、村、组五级联系、下上协同的反应机制。

(2)六级防控体系:即疫情防控远端劝返、封闭管理、主动申报、有奖举报、企业管控、隔离观察六项应急防控措施。

(3)四早:即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项措施。

(4)“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5)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6)三变模式:变防控卡点为消费网点,变销售痛点为网络热点,变帮扶难点为购买亮点。

(7)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8)大气污染防治“10+1”臭氧防控专项行动:包括工业达标、扬尘、柴油货车、油气回收、油烟、露天焚烧、错峰生产、砂石行业、汽修行业、干洗行业专项行动整治和联合执法。

(9)“全专结合”:上下级医疗机构医生分工协作,构建“基层医生+大医院专家”服务团队,弥补基层医疗条件受限、医生临床经验缺乏等不足,为患者诊疗。

(10)四点四级:“四点四级”是德阳市依托基层司法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框架。“四点”指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以普惠为民为出发点,以实体平台建设为着力点,以“3+X”功能优化为结合点。“四级”指依托基层司法所强力推进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小区(院落)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单元(楼幢)悬挂公共法律服务公示牌,简称“站、室、点、牌”四级。

(11)“四不”问题: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

(12)“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3)“周末工程师”:围绕罗江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企业具体需求,在不改变和影响区外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档案、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鼓励支持人才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来罗江,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课题研究、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座谈培训等形式提供智力服务。

(14)“三全”做法:全域贫困监测、全程信息管理、全面帮扶补短。

(15)“五年过渡期”: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16)“金通工程”: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建人民满意乡村客运服务体系。

(17)“1+2+N”:一个民警带领,两个辅警协助,社区网格员、社区干部和其他社会治安志愿者参与,共同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和城区巡防机制。

2020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序号
项   目
完  成  情  况
是否完成
1
持续关心关怀受疫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困难群众,开展慰问帮扶
共对困难群众975人次进行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9.84万元
完成
2
完成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农村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
7个污水处理站均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试运行,已全面完成8个村农村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
完成
3
“区镇村”三级基层平台标准化率达95%以上
“区镇村”三级基层平台标准化率达96%
完成
4
城乡居民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6万人次,为符合计划生育“两项制度”条件的20246人,按时发放扶助金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08万人次;计划生育“两项制度”暂停发放20人,实发20226人;打卡直发扶助金2668.464万元;发放率100
完成
5
提高0.167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90/人·月提高到100/人·月
1月起,提高0.167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90/人·月提高到100/人·月。截至202012月,已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552人次,发放补贴金额195.66万元
完成
6
为符合条件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统保2234070周岁以上老人意外险
为全区22340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保险。截至2020121日,已赔付405人次,赔付金额25.38万元
完成
7
全面落实惠民殡葬
2020年,共为2194人发放绿色惠民殡葬补助,发放补助资金216.826万元
完成
8
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人员调标政策
按照德民政发〔2020〕40号文件精神,我区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60元调整为6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430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按照调整后农村低保标准430元的1.3倍执行,即每人每月500元调整为559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按照调整后城镇低保标准620元的1.3倍执行,即每人每月776元调整为806元。补发7-10月调标资金共计175.982万元,其中城乡低保139.67万元,特困供养36.312万元;11月起,已按照调标标准执行
完成
9
实施应急救护培训“六进”民生工程项目,红十字救护员培训700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8000人次
完成红十字救护员培训715人,完成应急救护普及培训8012人次
完成
10
新(改、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道路15公里
新(改、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道路44.395公里:农业上,元宝山柑橘现代农业园区道路20.02公里;交通上,路旅融合产业路10.575公里(金山大井2.116公里、明月4.233公里、鄢家双铧至天台4.226公里);通融公司实施13.8公里(元宝山6.8公里,白龙谷旅游道路改扩建3.6公里,白龙谷-白蟠路提档升级3.4公里)
完成
责任编辑:信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