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主动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 / 区政协提案和答复 / 正文

德阳市罗江区教育和体育局对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回复

索  引  号:510626-2024-009328 文   号: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4-08-06 来源: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99 【字体大小: 【打印】 分享:

王炜、蒋帮剑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提升校企合作质效》的提案收悉。经我们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校企合作质效的关心,对提升我区校企合作的水平、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强校企社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教新区管委会历来重视校企合作,目前各高校与京东、四川长虹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项目400余个,拥有院士(专家)产业园、大师工作室等20余个产学研用互动平台,每年输出各类实际操作型人才超1.6余万人,与江苏宜兴、浙江象山等人社部门建立政校合作基地10余个。

王炜、蒋帮剑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提升校企合作质效》的提案收悉。经我们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校企合作质效的关心,对提升我区校企合作的水平、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强校企社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教新区管委会历来重视校企合作,目前各高校与京东、四川长虹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项目400余个,拥有院士(专家)产业园、大师工作室等20余个产学研用互动平台,每年输出各类实际操作型人才超1.6余万人,与江苏宜兴、浙江象山等人社部门建立政校合作基地10余个。

虽然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受多方因素制约,我区的产教融合建设起步较晚 ,起点低、基础弱,你们在提案中指出的几个问题:一是技术人才“供需难匹配”。二是高端人才“引人留人难”。三是校企合作“落实有短板”。校企高质量融合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单位将根据你们的建议,持续开展以下工作,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对符合《德阳市罗江区支持本地院校毕业生留罗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若干措施》《德阳市罗江区支持产教融合人才发展先行区建设若干措施》《关于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的实施办法(修订版)》“汇智罗江”“产教融合17条”等奖补政策条件的,给予表彰,兑现奖励。2023年5月兑现罗江区中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奖励资金9.1万元。12月下达人才安居资金1.6万元。2024年预计下达奖补资金20余万,为产教融合发展、人才留罗,奠定政策基调。同时总结各地推进产教融合的典型经验,做好有关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充分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

二是搭建校企互动平台。2023年,我单位和区经开区、区经信局积极对接,确定企业招聘岗位,到罗江区高校进行就业宣传。共有经开区企业30余家,提供包括新媒体推广、技术研发、数控车床操作、设计、制作等共291个岗位,学历覆盖范围从中专到本科,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多样的就业选择,也为大学生留在罗江提供了契机。2024年支持高校开展小型和专场“校园双选会”16场,策划并将举办“青春留德-筑梦未来”大型招聘会1场,线上招聘活动31场。2024年5月,推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合作订单班协议,完成“上汽大众班”授牌,双方落实了共建新能源汽车校内实训中心、师资共享共育。上汽大众将企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校课程体系相结合,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汽车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是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对标产业发展前沿,结合地方产业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巩固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双方在实践教学、共建实验室、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同培养等方面合作。规范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路径。打造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注重收集业绩突出、发展较好的毕业生典型事迹,打造一批校企合作典范。推动区内部分高校二级学院建立1—2个产业学院;支持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做好第三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工作。不断拓展现有企业库,实现优质发展。同时加强校、地、政合作,在产教融合、职业培训等方面拓展校企合作资源。

下一步,科教新区将积极推动在罗院校与企业在重点产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孵化,提升高校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逐步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训基地、互动平台及产教联盟。

德阳市罗江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4625

德阳市罗江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4625

责任编辑: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