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妇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通过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和构建法治工作新格局等举措,法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有关情况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推动法治建设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主席任组长,党组成员、副主席任副组长,办公室为成员的区妇联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普法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将法治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会议定期研究部署,妥善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精心安排部署。针对法治建设工作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形成区妇联普法工作制度,严格按照目标的要求和计划,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参加培训等组织妇女干部系统地学习了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战略等法律法规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三是加强联合协作。加强与司法、政法、检察、法院、公安、教育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联动沟通,通过全区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机制,整合资源,借势借力,推进妇女群众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的普及和执行落实。
(二)精心组织,丰富载体,深入开展基层妇女普法宣传教育
一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一是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妇女儿童维权站”等阵地,组织开展“巾帼维权大讲堂”“巾帼普法乡村行”“全民反诈巾帼在行动”等普法活动18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参与群众4000余人次。持续推进妇女儿童维权“五项机制”暨“平安家庭 护蕾行动”农村留守儿童防性侵系列活动3场;组织法律专业人员深入各镇、村(社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和普法活动。截至目前,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被性侵害、校园暴力、禁毒防艾、反家庭暴力、安全知识、反诈骗进家庭等系列讲座12场。二是深化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扎实开展婚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困境妇女儿童排查摸底等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0件,均及时予以妥善处理。做好信访接待工作,截至目前共接待来信来访15件,联合法院、公安局、民政局协调解决家庭暴力、儿童抚养等典型案件,办结率100%。三是强化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妇联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通知》,与区检察院共建妇女儿童保护合作机制。联合区检察院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困境儿童心理疏导5人次。在全区各级妇联在“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组织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 真情相伴护成长”2024年儿童关爱服务活动10场;春节“送温暖”走访慰问50余名困境妇女儿童及家庭,送去慰问金、慰问品1万余元。开展“六一”儿童节走访慰问4所学校和80名留守困境儿童,送去5万余元慰问金、慰问品。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截至目前,共结对237对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传播大爱力量。为全区25-64周岁787名农村低收入妇女提供“两癌”保险救助性保障服务,帮助缓解农村低收入妇女及家庭的经济压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维权工作队伍有待加强建设。从事妇女儿童维权的大多是由身兼数职的工作者来担任,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在探索维权工作和开展工作成效上的积极性,挖掘从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少,并且,具有法律资格证的工作者更少。
(二)维权工作经费有待提升保障。在各级党委、政府、综治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妇女儿童维权关爱工作不断健全,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关心关爱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缺乏专项工作经费,各级维权机构制度化、规范化还达不到要求,对弱势群体常态开展帮关心扶不够常态化,加上受组织性质、职能所限,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妇联协调各部门开展维权关爱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公检法、民政、教育等部门协调与合作,推动“五项机制”落实,从健全、联动、专业、暖心等方面为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维护妇女儿童人身权益保驾护航,努力营造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深入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深化与公检法司、政法、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相关舆情,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形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干预、科学疏导和维护保护的强大合力。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畅通妇女诉求反映渠道。认真做好妇联信访接待、“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基层维权站的工作,不断提升妇女维权服务质量,提高热线接听员、妇联维权干部业务能力,引导广大妇女依法合理解决诉求。
德阳市罗江区妇女联合会
2024年12月17日
责任编辑: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