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江区合理规划乡村文化设施布局,差异化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持续用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续航,通过传承、发展和创新,广泛开展乡村群众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打造一条特色文化长廊,焕发乡村新面貌
一村一长廊,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价值”。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深入挖掘乡风民俗、先进典型、精神文明等乡村传统内涵及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文化长廊、文化步行道、文化街道,打造出一批村史馆、非遗展示馆、文创产品展示馆,展示乡村的传统生活、文化传承、节庆活动。以实物陈列、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感受乡村的乡愁情怀;以技艺表演、非遗作品展示的方式让游客领略特色乡村文化魅力。
一村一长廊,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随着一村一特色文化长廊建设推进,挖掘培育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调元传说”“庞统祠庙会”“糯米咸鹅蛋传统制作技艺”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江豆鸡制作技艺、马鞍山制漆技艺、罗江花生制作技艺等6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江人物风物传说”“金面子蒸猪头”等非遗项目18项,罗江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先后成功创建星光村、凤雏村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成功打造万安镇响石村、白马关镇万佛村、调元镇顺河村为德阳市首批文旅名村。乡村旅游产品、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逐步优化,我区接待游客从2020年的 379.8万人次到 2023 年472.71万人次,旅游收入也从28.49亿元增加到 37.28亿元。
二、培养一支文化队伍,激发乡村新活力
培育乡村文化能人,从“文化爱好者”到“文化骨干”。罗江区以满足辖区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发展,同时兼顾以人为核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群众文化队伍逐步良性有序发展,全区村(社区)目前在册各类文艺团队200余支,文艺爱好者3400余人,9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配齐文化管理专员,负责文化服务中心阵地、村级文化队伍的管理,开展对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和民间艺人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在文化管理队伍完善的同时我区构建了“1+7+N”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即:1支区级大队指挥协调(区文化馆),7支镇级中队统筹各镇服务(镇综合文化站),N支群众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地域服务(群众自发),文旅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锻造乡村文化队伍,从“文化骨干”到“文化团队”。我区着力把散布在村里的“民间艺术家”“文化能人”挖掘培养起来,一方面组织区内音乐、舞蹈、戏曲等专业文艺骨干为基层文化队伍提供专业的辅导培训,2024年参与培训的文化能人、文艺骨干达1200余人;另一方面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开展文艺表演活动,真正让群众“唱主角”,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文化队伍。近3 年以来,村(社区)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600场次,吸引游客和当地老百姓参与。
三、举办一场特色活动,迸发乡村新亮点
创新打造系列特色活动,乡村文化从“品类”到“品牌”。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认识乡村文化特色性打造,创新性地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着力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样式、内容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做到“一村一品”。如万安镇响石村利用范家大院改建的文化乐园,举办以范仲淹“族规”为主题的活动展示“廉洁”文化;金山镇大井村举办以“尚学”为主题的活动展示耕学文化,富荣村举办以“村晚”为主题的活动展示乡村风采;鄢家镇星光村举办以“诗歌”为主题的活动展示农耕文化,随着特色文化活动的挖掘也形成了文化列车”“潺亭之夏”“书香罗江,全民阅读”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推动公共文化惠民活动提质增效,乡村文化从“品牌”到“品质”。经过多年发展,我区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也日趋丰富、品质更加提升,乡村文化活动也不断焕发新风采,2024年以来,我区举办了喜迎新春、元宵节庆典、“春到万家”文化惠民展演10余场、“千龙千狮闹新春”100 余场以及“百姓村晚”、油菜花节、梨花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和高度的社会评价,有效促进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尤其是“百姓村晚”作为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让村文艺演出队从田间地头走上了乡村舞台,说学逗唱,融洽了感情,提振了精神,凝聚了力量;油菜花节和梨花节等活动则将自然美景与文化庆祝完美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提升了当地农业的附加值。
我区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全区先后发展优质粮油20 余万亩、晚熟柑橘8万亩、贵妃枣2万亩、青花椒3万亩、优质梨 2万亩、水产养殖2万亩,构建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发展格局,带动一方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区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