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能问答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
索  引  号: 510626-2022-016124
文  号: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2-12-12 来源:万安镇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

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人民政府

202111

第一篇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二章 面临形势 5

第二篇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 6

第三章 总体要求 6

第四章 指导思想 6

第三篇 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6

第五章 总体目标 7

主要措施 7

第一节经济建设 7

第二节城市建设 8

第三节 稳步做好拆迁工作 11

第四节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11

民生保障

防灾减灾和安全应急方面

社会稳定 14

第四篇强化实施保障 15

第七章保障措施 15

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15

二节注重规划引领 16

三节夯实项目支撑 16

序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也是我加快转型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和《德阳市罗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明确未来五年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全人民共同奋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共同愿景。

第一篇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准确判断所处环境和省市区发展态势,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科学制定发展目标规划,抢抓机遇全面推动万安经济社会建设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刻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真抓实干,锲而不舍地攻克振兴发展的难关,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呈现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了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万安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水平稳步增长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3亿元,较“十二五”末(即:2015年,下同)增长63.79%,其中:一产3.13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2.84%;二产7.0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6.88%;三产5.76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7.97%。

积极拓宽区域功能。聚焦征地拆迁,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自2017年拆迁工作启动以来,万安镇依托“1234”拆迁工作法,全力推进德罗干道拆迁,拆迁农户431户,发放补偿资金8000余万元。全力推进太平路、御响路拆迁,打开城市东面大通道,拆迁面积达1160亩。聚焦园区拆迁,打造职教园区“大学城”。万安镇围绕区委区政府职教园区“10平方公里”规划部署,狠抓落实,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政府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理清发展思路,全员配合拆迁,园区拆迁进展迅速。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聚焦棚户改造,打造商业开发“综合体”。通过“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对目标任务进行集中攻坚,棚改工作成效明显;聚焦顽疾根治,打造综合市场“白净美”。以“三抓促三转”的方式,拆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30天内共计拆除违建商户602户,违建门面680余间,拆除违建面积13000余平方米,为综合市场风貌改造工程提供了基础性施工条件。目前,综合市场风貌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实现了由“脏乱差”到“白净美”的转型。

乡村振兴不断发展。坚持因村施策大力发展产业,响石月季、太平杂柑、万寿柑橘、石龙青花椒等产业初具规模。承接城北芒江社区天马山翠冠梨产业转移,长虹、石龙社区建成1200亩翠冠梨产业园,产业园运用最新密植栽培技术,在提高亩产增加收益的基础上,保障机械化作业和间种需求。流转600余亩业主经营,村集体按照土地流转费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壮大集体经济。并在产业园中新建一条宽6米的道路,西起丰泽园,东至罗蟠路,全长3.47公里,大力保障产业园运输生产物资和产品,满足城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需求。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幸福大道延伸段全线贯通,全线铺开污水处理站和农村雨污管网建设积极做好“六个好”宣传动员工作,发动村民清理道路,整治房前屋后清洁卫生,改造卫生厕所2544户,实施厕污共治5545户。文化振兴不断推进2019年万安镇代表罗江区参加“魅力德阳·美丽乡镇”竞演荣获银奖;响石村成功获评“四川最美古村落”,获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

民生事业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派驻驻村帮扶力量160余名,安排公益性帮扶岗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小微项目”,推进“五改三建”,落实兜底奖补政策帮助315716实现全面脱贫。提供就业保障,多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取得专业技能证书组织人参加“春风行动”招聘会;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5.86%,2014年以来累计救助重特大和大病患者1013人,发放补助资金192.9095万元;为339566852人发放城市低保金累计11697.1344万元,为20124058人发放农村低保金累计865.2672万元,切实保障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创城创卫有力有效。万安镇作为罗江区创城主战场,含24个创城点位。全镇群策群力,集结10000余名志愿者,充分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交通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整治、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等活动3000余次,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城市氛围。开展居民素质提升行动区综合执法局、区妇联、区公安分局、区疾控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展居民素质提升培训22次,由行业专家直接向居民授课,受益达1000余人次。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问题,在全镇173个小区设置微型消防站,灭火器1342个、消防水带147个有效保障了居民的安全创新志愿服务构建“四轮驱动、三区共建、志惠共享”党建融合新格局,整合大学、商家、银行社区资源引导群众加入“志惠共享”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已注册志愿者385名,打造具有万安特色的志愿服务社会组织。

防范风险稳定基层。将网格化管理与“互联网+”思维结合运用于综合治理当中,将辖区范围划分为37个单元网格,聘用37位专、兼职网格员一对一负责网格管理,从上至下由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小组长、院落代表3200余人组成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五类人员”走访、涉稳事件摸排处置融入网格当中,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早稳控。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配合开展党员到居住小区(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善用巧用225名区级下派干部,拧住区级下派志愿者、社区干部、小区志愿者这三种力量,采用“闭环式”工作法,打好封闭管理组合拳。持续推进“三卡”管理以及外来人员主动申报、有奖举报等工作,严格落实“四问四登记”,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坚决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染链。出台万安“三十条”,以“农业十补、工业十先、三产十奖”的鼓励措施,抓好“一二三”产业复工复产,有序推动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

第二章 面临形势

“十四五”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征程,罗江作为成都都市圈内圈城市,万安镇作为罗江区驻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万安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还有短板,离任务要求、群众期盼还有差距。

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必须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区域竞争加剧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在城市发展、工业发展、乡村发展中把握发展规律,抢占先机,开启全面建设万安社会主义新征程

第二篇 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

第三章 总体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发展重点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万安开好局、起好步。

四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罗江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文旅活区、生态立区”四大战略,按照“三区强镇、三产兴镇”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我镇政治文化、人口大镇特色,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精细化管理为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丰富城市元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抓实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安全稳定、征地拆迁五项重点工作,建设大同予共的新万安。

第三篇 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第五章 总体目标

截止2025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力争全镇属地管理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培育达到26家,商贸服务业企业达到40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年均增长约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年均增长约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亿元,年增长率约7%。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完善现代治理体系,推动城市功能提升与公共服务供给有机结合,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六章主要措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万安现实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 经济发展

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三产兴镇”为导向,立足核心城区和科教新区、高铁新区优势,继续壮大发展商贸服务业、个体工商业,力争到2025年第三产业规模数量在现基础上增长30%,完成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企业10家。以“工业强镇”为基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质增量、不断强化企业综合竞争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全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训数据库,力争每年完成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工业投资增速达7%。

第二节 城市建设

2021年至2025年,全力打造“一核三区”。“一核”为核心城区,“三区”为宜居新区、科教新区、高铁新区。

核心城区。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大力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完善城市功能设施以城市建设为抓手,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政路网,建设停车场,推进轨道交通发展。完善城市给排水设施,提升供水能力,改造雨水排放系统,推动芒岗堰治理,完善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设施。积极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雨水调蓄、防洪防汛等能力,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再生循环利用。加强公共消防设施、人防设施、无障碍设施以及防灾避险场所等设施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风貌,提居民生活品质与素质。依托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改善黎明、奎星阁、朝圣、翰林、富乐社区居民生活条件;依托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逐步完善小区内部绿化、围墙、管网等基础设施;争取项目支持,开展社会治理与全民素质提升工作。

串联城区古遗址环线,文旅结合。以南街为核心,建成以“魁星文化”为主题的集拜学、祈福、文创为一体的文创智造产业示范区,打造“翰林罗江”品牌,以李调元故里为核心,建成以“调元文化”为主题的集食材生产、川菜研发、川剧传承为一体的智能农业产业示范区,打造“川味罗江”品牌。串联奎星阁、潺亭水城、太平廊桥、调元纪念馆,形成城区古文化遗址旅游环线推动夜间经济加速发展,活跃夜食、夜娱、夜读等夜间消费业态,鼓励乡村民宿开展夜间文娱活动,开设深夜营业专区和“深夜食堂”等,促进潺亭水城、太平廊桥、奎星阁街区等形成地标性夜生活示范点。引进实力星级酒店,做到游在万安、吃在万安、住在万安。

宜居新区。坚持“三生”融合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以公园城市理念塑造“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城市形态,营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进园”的城市环境,加快建设“城景相融、人城相宜、精致隽秀”的公园城市。加快建设改造绿化公园,包括周家坝湿地公园、西山公园、景乐宫公园、凤凰山绿色廊道、宝成铁路城区段景观打造、城区街头公园建设、芒岗堰引水入城景观打造、潺亭水城改造、城东城市公园、公园城市田园综合体。有机融合城市和田园要素,加快建设“出如画、入有余、大和谐、同快乐”的美丽乡村。持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加快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高效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万安打造成为“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幸福家园,打造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十四五”期间在部分城市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2025年居民小区覆盖率争取达到 86.6%,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结合长虹、石龙社区翠冠梨产业园,争取项目支持,农旅结合,建设现代农业公园,打造成城市休闲区,并建设长(虹)(石)龙大道,完善交通路网

科教新区。加快高教职教园区建设,聚力打造“产教相融、校企共生、城校一体、交互依存”的科教新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积极融入区域创新协同体系,构建以科研为核心、教育为动力、产业为承载的产学研用互动平台,发挥科教优势,瞄准科技创新从1到N环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实力。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罗江校区)、四川エ业科技学院、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高水平建设,深化与成都交流合作,协同建设成德眉资研学实践基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跨越式发展。深化成都罗江校企合作、平台合作。建立校企、院地对接平台,联合成都区县举办“菁蓉汇·校企双进”等活动,实现科技成果、企业需求、投资环境等资源信息共享。发挥科教新区优势,协同做好成德人才培育工作,与成都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打造成德地区人才培育高地。探索建立高等教育、产业园区、企业联动的教育发展新机制,探索普职融合新路径,促进教育链、人オ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建设成都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引进实力教育集团,加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同步引进高端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争取项目资金新建金雁大道,贯穿西山路至科教新区至德罗干道

高铁新区。依托高铁新区建设,完善区经开区城南工业园食品加工区、汽车站、高铁站游客集散中心、高铁广场设施建设,形成罗江游客集散中心区域;依托玉脑、明会社区集中居住点,增添片区人气,凝聚片区商气,形成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高铁经济”,成立太平、华兴、万寿土地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金山、鄢家联网,打造连片发展现代农业公园,建设罗江区“城市后花园”。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太平路延伸段(国道108至高铁站)。

场镇建设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场镇基础建设,扩建场镇新区完善原御营场镇干道及配套设施扩建场镇新区、黄水河场镇段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小宗土地拍卖,聚集人气,提高土地价值。逐步完善芒江、柏云、响石、长虹、石龙、太平、华兴、万寿等村社区的新村聚居点建设。

第三节稳步做好拆迁工作

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城区建设,配合做好旧城改造、线路施工、招商引资等各方面的拆迁工作,协调解决安置、补偿中的矛盾纠纷,确保城区建设的顺利进行。继续推进奎星阁和黎明社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配合做好科教新区、德罗干道、德罗干道北延线、输油输气管线迁改等工作。

第四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壮大产业规模。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田网、渠网、路网”综合整治,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万安镇“一核两区”农业产业,紧紧围绕城区核心,围绕长虹、石龙社区做优做强千亩翠冠梨基地,吸引业主;围绕万寿、太平、响石、华兴村,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进一步巩固粮食作物栽种面积,适时实施“五粮”农田改造,大力发展粮食制种,巩固做优晚熟柑橘、青花椒、银柳种植等特色产业。打造三个以上特色农产品,逐步带动整体规模,实现农民增收。加速农旅结合,以御营片区为重点,以响石村月季园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连片打造罗江区城市后花园,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工作。依托我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开展承包地流转,对满足条件的宅基地与闲置农房进行集中有偿退出,形成建设用地储备,利用平台公司对外招租,进行集中打造,发展民宿、农家乐、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承包地、宅基地及闲置农房规范流转,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同时,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并保护高标准农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目标。

示范推进土地双挂钩工作,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创新土地管理机制,撬动土地制度改革。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试点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人口流动,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经济权益,鼓励自愿有偿转让。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清除资本等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逐步完善农村路网拟建设幸福大道延伸段(响石村至白家堰)。对断头路、部分老旧路段升级提档,未硬化路段按提档后标准修建;对路面宽度未达标准的进行窄路加宽或增设错车道。对农村公路临水、临崖、急弯等路段完善标识标牌、波形护栏等综合安防设施。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滨河路秀水河段。

第五节 民生保障

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增长。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教育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升,养老服务更加贴心,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社区服务。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均衡布局医疗、体育、教育、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发展物业、家政、养老、托管、托育等社区服务业,构建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服务圈。健全农村生活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综合性服务网点,按照相邻区域共享、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圈,提升农村服务质量。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新建南塔、狮丰、芒江、朝圣、奎星阁、泉水、明会、斑竹社区综合体,改建黎明、翰林、景乐、东升等城市社区综合体,配置老年人活动中心场地,满足日托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对辖区御营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启动御营片区玉脑村白堰山农村公益性墓地后续建设,合理开发使用土地资源,节约殡葬用地。

医疗康养。鼓励社会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养老产业,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依托医养结合中心,建设园林式、庭院式医养基地,打造中医养生康疗品牌。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康养、山地旅游康养、中医养生康疗等产业,围绕银发经济推进养老服务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

第六节防灾减灾和安全应急方面

压实压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职责,不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排查、完善问题台账、督促整改见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积极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和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村(社区)、辖区企业定期开展各类逃生避险、抢险自救应急演练,力争到2025年全镇微型消防站数量翻番,进一步夯实应急救援10分钟响应圈,积极创建国家、省、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示范单位,提升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的防灾减灾能力。

第七节 社会稳定

深化平安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机制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平安街村”和“智慧小区”建设,组织开展“平安乡镇”和“平安村(社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创新平安建设宣传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的能力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切实落实和认真履行好相关工作职责。健全完善贯通镇、村(社区)、小组三级的大调解体系,广泛吸纳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教师、律师等充实到调解委员会当中,积极对接民政、人社、妇联、工商等部门,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处理矛盾、化解风险。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加大不稳定因素的摸排力度,杜绝群体性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努力形成层层抓稳定、人人保稳定的工作格局。

第四篇强化实施保障

第七章 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政府主体责任履职到位,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发图强,推动“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落地,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实现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健全体系,责任到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十四五”规划在基层落地落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十四五"规划的实现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节注重规划引领

强化规划纲要的引领作用,与国家、省、市、区行业部门相关规划紧密衔接,明确各领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目标顺利实现,确保本规划确定的任务精准落地,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三节夯实项目支撑

按照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可行项目顺利入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责任编辑:万安镇